因家里有高血压遗传病史,李梅选择报考护理专业成为一名护士。入行11年,有患者曾咳痰,咳在她的口罩和衣服上;也曾因护理工作细致入微,收到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李梅说,能看着她护理的患者顺利出院,便是作为护士最大的幸福。

护理期间 患者曾将痰咳在她衣服上

5月10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一重症监护病房内看到了李梅,她正在照顾一名刚做完开颅手术的患者。


(资料图片)

这位患者的病床靠近窗户,只见李梅从窗台的一包湿巾里,抽出一张纸巾,轻轻地在患者脸上擦拭。接着,又拿来一只唇膏,在患者唇部来回涂抹。

“这名患者是一名脑瘤患者,刚做完开颅手术,目前意识还比较模糊。患者目前不能用嘴进食,唇部比较干燥,每天需要涂抹唇膏。”李梅一边照顾病人一边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神经外科二病区,像这样需要护士全程护理和看护的病人还有很多。

李梅,是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一名护师。因为家里家属有高血压病史,加上爷爷患有脑梗,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毅然决然报考了护理专业。

“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和我想的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起初,我以为护士的工作应该就是打针发药,没想到其实挺繁琐细小的。”李梅说道,除了日常的治疗外,他们还需要照顾患者的大小便,给患者喂饭、翻身拍背、按摩等等。

李梅回忆道,有一次,她在照顾一位刚做完气管切开手术的病人时,病人咳出了一口混着血的痰液,咳到了她的口罩和工服上。

“当时这位患者是有意识的,他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双手连忙上下摆动给我道歉。“李梅说,患者这个举动当时触动到了她,最后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患者顺利出院。现在,每年护士节,这位患者都会给她发短信送祝福。

从业11年 最幸福的事是收到康复患者亲手写的感谢信

神经外科日常收治的脑出血、脑瘤以及脑损伤、脑震荡的患者比较多,其中有很多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家属照顾不了,从身体护理到生活护理都需要护士24小时陪护。

李梅介绍,她作为一名夜班护士,每天晚上凌晨12点上班,上班期间需要每隔一小时提着小夜灯穿梭在不同病房,查看病人有没有危险或病情变化。虽然偶尔身体会感到劳累,但只要下晚班时,病人没有意外发生,整个心情都是轻松、愉悦的。

“我之前护理过一位因脑出血导致肢体偏瘫的患者,这位患者当时术后不久,肢体功能恢复得不是很好。后来家属通过扫描病床上的二维码,观看康复视频,我每天在旁边进行康复指导。“李梅说,最后,这名患者在出院前,用恢复好的那一侧肢体,手写了一封感谢信给送给了她。她当时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护士的幸福感,只要患者最终能康复出院,她做再多都值得。

“从业11年以来,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时间,只要工作需要,他们都会帮我照看好家和孩子,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李梅表示,之后她会不断学习护理专业前沿的知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神经外科二病区护士长、副主任护师田彩玲表示,神经外科作为渭南市的重点学科,收治的危重病人比较多,对护士的职业素养及要求很严格。李梅护士作为神经外科的骨干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对待病人很热情,能及时为患者解决难题,在科室内也很受欢迎。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也祝愿所有的护士姐妹们节日快乐!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编辑 李悦 马转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