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抽检中,过氧化值和酸价是食用油检测的重要指标。食用油贮存过程中,在高温、光照、细菌的作用下,会导致过氧化值和酸价升高,一般情况下会产生“哈喇”味,过氧化值和酸价都是反应油脂氧化酸败的指标,两个指标有什么区别呢?

过氧化值表示食用油被氧化程度的指标,用于说明样品是否因氧化而变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规定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应≤0.25(g/100g)。酸价是评价食用油酸败程度的指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2716)规定食用植物油的酸价应≤3(mg/g)。

通俗讲,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酸价是油脂酸败的后期指标。过氧化值并非随着酸败程度加剧而持续升高,当食用油变辛辣味、色泽变深、粘度增大时,过氧化值反而降低,而此时酸败程度已经较高了,需要通过酸价指标反映食用油变质程度。

消费提示:家庭购买食用油时,最好选择合适规格的包装产品,不要大量囤积食用油。如果购买大包装食用油,可以按一周的食用量将油倒入干净的棕色玻璃控油壶,再将大包装油密封好,放在阴凉避光处。另外,还可以在油桶外套一个黑色塑料袋,这样也能延缓油脂氧化变质。

(华商报记者 赵增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