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年5月6日—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提高我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由沈阳市应急管理局、沈阳市教育局主办,浑南区应急管理局、浑南区教育局协办,沈阳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承办的“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活动于5月10日在沈阳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如期开展。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代表,各区、县(市)教育局安全教育科负责人及校长代表共100余人到现场观摩。

演练模拟沈阳市发生有感地震,沈阳理工大学附属学校接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立即拉响警报,全校师生采取紧急避震措施避险,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开展地震应急响应。各班主任按照《学校地震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学生按照应急疏散路线有序疏散,并在安全出口处设立安全引导老师,提醒学生有序疏散,避免学生因地震恐慌导致人流混乱造成踩踏事故发生。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从安全出口跑出,到操场班级指定位置,老师维护班级秩序并清点班级学生人数,确认有无人员未及时撤离,避免因未及时发现导致学生被困。

演练过程中,教师不断通过校园广播普及地震避险知识:“地震来临时,要选取正确躲避姿势蹲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保护头部。如在排椅、床铺旁等狭小空间处可趴下。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书本或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疏散过程中,要迅速、有序,不要推搡拥挤、慌乱奔跑。奔跑时应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注意避开悬挂物、装饰物,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到达预定应急疏散场所集中后要就地蹲下。”

演练结束后,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演练进行了点评,观摩指导演练的领导为2023年我市申报成功的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和11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进行授牌,为省、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华商报记者 赵增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