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地界秦头楚尾,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点,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沉淀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至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展现在山阳民间文化当中,尤以社火、龙灯、舞狮、锣鼓著称全县,特别是山阳县中村镇社火芯子以高、巧、奇、玄享誉商洛。本期,我们将走进山阳县中村镇了解中村社火文化。


(资料图片)

山阳社火源于明末清初

多元文化融合形成如今的中村社火

据悉,在刚过去的元宵节,中村镇在山阳县城进行了千余人的社火表演,观众数以万计,让传统节日文体氛围浓郁,同时社火表演过程中融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术、传统体育竞技、曲艺、民间舞蹈、戏曲于一体,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风土人情。

中村非遗、社火、龙灯传承人——中村镇中村街社区杨海军告诉记者,山阳社火起源于明末清初,原是当地居住的吴氏(上湾村)、杨氏(中村街社区)、席氏(下湾村)三大户为渴求风调雨顺的祈祷活动,后来演变到三大户族乃至三个自然村炫技斗智、彰显人丁兴旺的竞赛。

杨海军说,中村社火主要由现在的3个村、社区组成了3支各具特色的社火队伍,每年春节前夕,3支社火队伍之间要怎么做社火芯子,都是严格保密的,怕其他人知道,表演开始后,3支社火队伍走村串户,摆开阵势,力图从声势上能够盖过对方,为本族人争光,这样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社火已经成为当地春节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到春节,社火表演都热闹而隆重。

记者在中村街社区见到了社火表演中的一些服装道具,如神话故事中的七仙女塑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面具、皇帝头饰、戏服等,每件道具做的精妙绝伦,惟妙惟肖。穿着蟒袍的村民布为长向记者介绍了社火芯子的一些细节性知识,他告诉记者,社火芯子大部分是由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演变而来,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随着时代发展,其内容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有着文明教化、社会和谐及传播信息的作用。

中村社火芯子以高、巧、奇、玄享誉商洛

山阳非遗项目在商洛市位列前茅

随后,记者在现场观看了八仙鼓表演,其声势浩大,节奏鲜明,鼓声振奋人心,鼓点变化多端,鼓手们那扑朔迷离的鼓谱套路,龙飞凤舞的槌花,把握的潇洒自如,浑然一体,给人视觉、听觉带来无比震撼的享受,让看热闹的人眼花缭乱,听得激情满怀。鼓手杨胜江讲述了他与八仙鼓之间的故事,杨胜江表示,他的父亲就是一名鼓手,从小就看自己的父亲敲鼓,慢慢的学会了技艺也喜欢上了鼓手的工作,像八仙鼓他已经敲了60多年。“八仙鼓主要是在古代科技文化落后的时候,人们为了祈求神灵,祈福求财,所以形成了八仙鼓,也起到了驱逐邪灵祈求保佑的作用。”杨胜江说。

传统的社火中,还有一样比较常见的舞狮子,深受人们的喜爱。中村镇下湾村舞狮传承人席迎星称,中村的狮子无论是耍灯还是耍社火,都离不开舞狮子,因为狮子是猛兽,它的体型健壮,人们崇拜狮子的勇猛,认为舞狮子可以驱鬼辟邪,在表演过程中,舞狮时以各种动作惟妙惟肖的展示给大家,动作滑稽风趣,烘托节日氛围,寓意来年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在中村镇上湾村,记者看到了社火中的摆船,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吉宪介绍,船里坐的是小姑娘,外边是划船的老丈,以口诀和叫船歌来划船,配合社火芯子一同演出,其中社火芯子都是以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为原型,如三打白骨精,在芯子上分别设计有白骨精手持宝剑、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吴吉宪表示,做社火芯子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角度和稳定性也要经过多次的考量之后确保安全、合理,其中,社火芯子的四大特点高、巧、奇、玄必须要展示出来。

山阳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周玉英称,中村镇是山阳县经济重镇,也是一个文化重镇,民间文化非常有趣,中村社火是我国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一个缩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玉英表示:“在山阳民间有句俗语,中村社火银花(银花镇)灯,在2012年的时候中村社火就申请为商洛市级非遗,其中八仙鼓2018年被申报为省级非遗。目前,山阳县非遗项目已经挖掘了160多项,其中市级38项,省级6项,在商洛市位列前茅。”

【探秘秦岭】山阳中村社火正月“火”出圈,小里带你一探究竟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刘靖 薛创宇

关键词: 神话故事 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