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让居民搬得出又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搬迁的终极目标。临渭区阳郭镇阳光社区在解决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引入草编合作社在社区办起工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生产技能,进而挣到稳定的工资。

4月18日,在阳郭镇阳光社区,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社区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居民们,正在用小麦秸秆编制“辫子”;编好的“辫子”不用出小区,就社区工厂里被加工成了美观又实用的草帽等。

临渭区发改局驻阳光社区第一书记刘二露介绍,该社区是一个移民搬迁小区,居民有的从地质灾害易发生区域搬迁到此,有的则是脱贫攻坚期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群众搬迁出来后,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谋生,但还有一些留守妇女、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等,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找到出路。”她说,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阳郭镇草编源远流长,居民大多都有草编技能基础,遂确定草编作为移民搬迁小区的产业发展项目。

随后,在临渭区发改局、阳郭镇政府、第一书记和社区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2022年5月临渭区百富草编合作社入驻社区,并办起了社区工厂。

社区工厂在建设过程中,还开设草编技能培训班,邀请市级非遗传承人和合作社技术骨干从基础入手,并示范指导参训人员编织。同时,合作社还通过视频教学加强后期生产指导,让居民按照生产标准来完成编织,草编初加工产品由合作社统一回收,机器二次加工和艺术化处理后进行统一销售。

百富草编合作社理事长张静介绍,有一名聋哑居民也参与到草编制作中,通过培训已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全部技术,成了社区工厂的“明星员工”。目前,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提供了1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月收入达到两三千元,还带动300多名居民参与到草编生产制作产业链中。

社区工厂员工张岁丽说,之前她常年在外打工,后来因为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返乡,恰好社区工厂在招人,自己起初没有任何基础,经过培训已经掌握了生产技术,现在不用出院子就能上班挣工资,相信凭自己的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

第一书记刘二露表示,目前社区工厂的订单也在逐年增多,同时还将草编与文化进行融合,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很受市场欢迎。下一步,还会开展将草编与研学相结合,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并爱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商报记者 卫晓宁 编辑 李悦 杨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