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孩子都上起了补习班,学书法、绘画,课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村里的留守儿童怎么办?”毕业于西安美院,去年来到城固县天明镇元水村驻村的汉中群艺馆干部吕龙,心里萌生了在村上给当地孩子办美术公益课的想法......
文艺驻村干部下乡,办起了美术公益课
巴山浅麓,米仓之南,城固县天明镇生态茶园云雾萦绕,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吕龙,一直在汉中市群艺馆工作,2021年8月到镇上的元水村驻村工作,他通过认真学习政策,入户走访村情民意,短短时间就掌握了村里的情况。
【资料图】
“在走访入户过程中,我发现村里的孩子大都是5、6岁,这个阶段学习能力强,是陶冶文化艺术素养的‘黄金期’。”吕龙说,山区儿童学习科目比较单一,直接接触艺术的机会比较少。而自己既是国画专业,也参加过馆里在市区开展的公益培训班,有相关经验。于是,开一个“公益国画班”想法便他的心里悄悄萌芽。
“现我家孙子成天就是手机和电视,要是能学画画就太好了。”对此,吕龙去村里征求群众的意见,没想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激动。“兴趣班都在城里,来回要2个小时,村里要是办,我家姑娘第一个报名!”“学画画好是好,可我听说这都是按小时收费的。”......村民们的话更加坚定了吕龙办“公益国画班”的心。
“太感谢了,没想到我们这样一个小山村,娃儿们也有了自己的课外培训班,这是大好事......”在得知吕龙的想法后,元水村支书杨国军高兴地合不拢嘴。同时,吕龙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自己单位汉中市群众艺术馆和天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说干就干!天明镇和元水村的干部打扫闲置办公室,改造成温馨的爱心活动室,汉中市文化馆采购儿童专用画笔、颜料、纸墨等材料,文化馆驻村干部商量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经过6个月的筹划,2022年4月18日元水村公益美术课迎来了第一批学员。
文化振兴!打开山村孩子五彩斑斓的梦
4月13日,华商报记者走进元水村“爱心活动室”里,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驻村干部吕龙的指导下,认真运笔、勾描、调色......一幅幅充满童趣、稚嫩可爱的国画作品跃然纸上。
吕龙老师介绍,这样的工益美术课每周都会在村上的文化室上两节课,目前有7、8个孩子参与,大部分都是村上的留守儿童。公益课上,吕老师主要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教这些孩子学习少儿国画。
在天明镇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杨茜之对记者说:“自己十分喜欢画画,吕老师教的认真仔细,自己从不会用毛笔,到掌握了运笔和调色,平时除了学习之外,课外生活也更加丰富了。”
这些孩子们在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来村里的活动室挥毫泼墨、习字作画。学习热情很高,进步十分快,许多孩子的作品还在市上展览,省上获奖,吕龙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农村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让文化自信深植于百姓心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得到了当地干群的交口称赞。
“这些孩子的路还长,我想用我所学的知识让他们学习一些艺术画作,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能。”从刚开始的握笔、磨墨,到如今独立完成画作,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吕龙的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有些孩子住的远,山里冬天又冷,他们的坚持让我觉得开设国画班太值了。”
除此之外,吕龙老师还专门带队,组织培训班7名学生及其学生家长开展公益美术培训研学活动,去汉中市参观学习交流,让山村孩子更多的了解学习少儿美术前沿和传统文化等基本情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最重要一环,是走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书画创作、教育的实际,以及元水村的特点,驻村干部吕龙以文化为突破口,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免费为元水村的孩子们开设书画课,为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自己所能及的事。
天明镇党委副书记上官一凡告诉记者,镇上比较注重结合工会、残联文化馆等帮扶单位的行业特色,在关爱留守儿童、助残帮扶等方面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强化正面激励,大力宣传驻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工作队成为了该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华商报记者 韩丹 编辑 姜磊 杨姣姣
通讯员 冯诗洁 常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