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木雕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经过历史的长河,代代传承了下来。一件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呈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木雕工艺师的一种精神与思想的境界。那么作为安康人,你对传统木雕工艺有多少了解呢?

近日,记者走进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见到了从事手工木雕20余年的手艺人汪仁伟,了解他和木雕之间的故事。


(资料图)

据了解,汪仁伟的爷爷、父亲都是根雕艺人,这也使得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根雕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大概在我十二岁左右,爷爷和父亲经常拿着木头给我雕刻很多玩具,那时候虽然我对雕刻啥也不懂,也学着他们拿着刻刀在木头上刻。”汪仁伟回忆起小时候说道。

后来,父亲看出了汪仁伟在木雕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便打算教他学木雕。经过日复一日多方面学习,18岁的汪仁伟在木雕方面展现出惊人的天赋——独立雕刻完成《八仙过海》。

谈及此事,汪仁伟表示,自己至今完成的作品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两千多件,最满意的代表作就是《八仙过海》。汪仁伟继续说道:“虽然这件作品在现在看来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对于那时候18岁的自己来说这件《八仙过海》是让自己坚持木雕手工艺走下去的动力。”

如今,从事木雕这门手工艺已有20余年,汪仁伟凭借自己多年的雕刻经验,其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刀法,加上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深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木雕技艺,在他巧而精、妙而细的雕刻下,一块看似普通的木头具有了多变的形态和精妙的造型,从而变得有“灵魂”,成为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他雕刻出来的作品除了被安康本地宾馆、酒店及私人收藏外,很多北京上海的木雕爱好者也慕名而来。

“才开始做这个木雕的时候,大多人都不理解。同村人都觉得我做雕刻没出息,长大了连媳妇都娶不到,刻这个木头疙瘩有啥用呢?”汪仁伟笑着继续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创作,事实证明我坚持的是对的,木雕给我生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快乐,带来了阳光,给予了我一种精神力量。在我看来创作一件好的根雕作品除了需要一定的时间,还要用心的去琢磨。

拥有精湛的雕刻技艺,汪仁伟很是低调,没有选择去大城市,而是毅然选择留在家乡,办起了自己的雕刻艺术工作坊。在保障能挣钱养家的情况下,他想让更多人了解木雕工艺非遗这一方面。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做手工木雕的艺人越来越少,“手艺人”变成“守艺人”这对于只有40岁的汪仁伟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他平静地坚守着,二十年如一日守住他挚爱的木雕手工艺,让这技艺在一件件精美作品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当下,如何传承和普及这门传统手工技艺?

“在传统雕刻非遗方面,我认为应该更好的保护原有的艺术风格,发扬传统文化精神,鼓励下一代能了解、学习到传统雕刻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生活,我也经常通过抖音分享作品,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门传统手工艺。”汪仁伟思考着说道。

在当前机械化成批量生产成为工艺制品行业常态的形势下,传统手工雕刻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汪仁伟因热爱一直坚持手工制作,并且将此作为一辈子的事业来做。通过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将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汪仁伟表示,如果有人愿意学习木雕技艺,他愿倾囊相授,为木雕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李晨晨

关键词: 八仙过海 木雕工艺 雕刻艺术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