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公安局确立“单项警务创品牌、队伍建设争一流、整体工作走前列、全力冲刺‘四连优’”工作思路,以深化公安改革和创新发展为突破,在全市掀起了开展单项警务创品牌活动,重点聚焦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管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智能信息化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六场战役”,创新思路、提升标准,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咸阳公安特色的品牌警务,形成品牌集群效应,促进“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严督导”活动和“科学分类、精准施策、追赶超越”向纵深推进,全力带动咸阳公安整体工作增质提效,全力冲刺“四连优”,努力实现“五个严防、三个确保”的工作目标。目前,创品牌活动已经全面铺开。
“你好,你是不是正在接听自称是‘检察院’的人员电话,这是有人冒充的,是诈骗电话,千万不要轻信和转账,我们民警马上就到。”这是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中心民警在接收到国家反诈中心反馈后,第一时间会联系正在接收诈骗电话的受害者。
【资料图】
12月1日,在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中心的大厅内,该中心民警正在电话联系一名正在被骗的居民,将骗子的手法告知受害者,避免上当受骗。同时,该民警还利用辖区居民微信群,将一些反诈知识和新型骗局等内容,发送给辖区居民。
“如果冒充的是公检法的,是属于高危预警,这个在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的同时,也会联系辖区派出所民警,及时寻找当事人。如果是刷单或冒充客服人员的,属于一般预警,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及时制止,并给他们宣讲反诈知识。”该反诈中心民警葛斐凡说,一般如果有人在被骗,他们会第一时间接到预警信息,反诈中心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
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如何“打防并举、以防为先”,把“少发案才是最大民生”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年以来,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为中心,通过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立体化、常态化防范体系,积极实施创新机制的“四步反诈宣传工作法”,形成了“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侦查打击、防范管控、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反诈中心主任王润全告诉华商报记者,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源头宣传,让大家能认识诈骗、识别诈骗,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或减少被骗。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公安秦岭分局创立的“四步反诈宣传工作法”包括:宣传安装使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让反诈从防范开始;第二是打造“两纵两横”反诈宣传一条街;第三是社区民警每日为居民推送反诈宣传“三件套”,提高居民防范意识;第四是每季度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通报电信诈骗案件的警情,每季度一总结,起到警示作用。
“安装反诈APP,它具有劝阻的功能,如果遭遇到电信诈骗,它会给当事人做出提醒,会有效的让大家识别诈骗信息。”王润全说,他们设置的“反诈一条街”宣传板,将常见的诈骗手段、诈骗案例及大家喜闻乐见的反诈顺口溜都进行了宣传,及时提醒居民。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形式,让居民提高警惕。
王润全介绍,他们还会安排社区民警,在居民群内发布一些反诈视频、知识等,提高识诈能力。同时,他们针对辖区特点,总结出每月每季度的高发案件案例,制作成反诈月报或季度报,再次发给居民,让其更清晰的认识到诈骗所带来的危害。
当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咸阳兴平市秦岭社区,因该社区主要包括多家央企在内的生产区和职工生活区,人员数量集中且较多。为了确保辖区居民被骗,公安秦岭分局在社区内营造了浓厚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氛围。尤其是在各个小区外的路两侧,随处可见的反诈防诈宣传板,时刻提醒着过往的居民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说法,避免被骗。
据了解,公安秦岭分局近年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在辖区内打造了“两横两纵”反诈宣传一条街,在繁华的十字街口、小区外墙栅栏等地方,全部悬挂了反诈宣传板,提升了反诈宣传知晓率,让防范网络诈骗意识深入人心。
“通过这种密集型、视觉冲击性的集中宣传,让辖区的反诈宣传知晓率提高,覆盖率提升,让居民能了解骗局,进而避免上当受骗。”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李展望说,为了更好的让辖区居民提高反诈意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创造了“四步反诈宣传工作法”。
据悉,2022年1月至11月,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发案数30起,同比下降14.29%,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数5071482元,同比下降43.03%,破案20起,同比上升 150%,抓获人数67人,同比上升86.11%。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最重要的就是防范和宣传。”李展望说,咸阳市公安局秦岭分局将会因地制宜,统筹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方式和途径,切实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识骗、防骗、拒骗”意识和能力,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尽知晓、入人心。用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守住群众的“钱袋子”安全。
华商报记者 贾凡 编辑 朱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