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国家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加快咸阳市基层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生活水平,新兴路街道办事处积极落实渭城区发布的配套政策,在本辖区的11个社区,成立日间照料中心。让社区内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 新兴路街道成立日间照料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日2点半,记者来到了新兴街道西北一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的老人们刚刚午睡起来,正在院子里放松,护理员为老人送上了西瓜,保证午餐的膳食搭配。照料中心的整体环境整洁干净,无论是室外的场地,还是老人们休息的室内,都井井有条。

“老人们每天的饮食,我们都是针对老年人的饮食特点进行的搭配,除了主食,包括每天的餐后水果是按时发放,要保证他们的每一餐营养均衡。每天的吃饭时间是三餐早,为了让老人们吃过晚饭后更利于消化”西北一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冯月娥介绍道。

已经90岁的刘阿姨说:“我以前是教师,自从退休就在家了。孩子们工作都忙,我也理解,但是在家有点太寂寞了,平时没个能说话的人,出门也不方便。这里开放之后我就进来了,在这里三餐是现成的,还有同龄人能唠嗑,没事打打麻将,也能锻炼一下大脑和手的灵活度。”

据冯院长介绍,西北一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于2022年6月9日正式开始营业,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目前有48位老人,全托38人,日托10人,护理员10人。中心为老人提供三餐、住宿、理疗、娱乐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同时还时刻关注老人们的心理变化,及时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

“我们这里有一位特殊的老人,54岁的陈老师以前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是因为生活变故,精神状态就变得不好了,生活方面需要人照顾。在我们中心开始营业后,他的子女把他从临潼的养老院接到了我们这里。来了之后我就发现,虽然陈老师的精神状态不好,但是平时日常沟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且他作为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在的,所以我就让陈老师帮我做一些写报表的工作,他都完成的非常出色。我们就是要让在这里的每一个老人明白,自己即使年纪大了,但还是有价值的,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冯院长说。

在照料中心,院子里的树上有鸟笼,草丛里有小鸡,还有环绕在老人身边的小狗,都是让老人们可以逗乐散心。并且还有一块专门开辟出来的菜地,让有能力的老人可以体验劳作,青菜、韭菜、蒜苗等蔬菜最近都已经成熟,可能下一顿就会出现在老人们的餐桌上,让他们自给自足,品尝劳动果实。

当记者询问冯院长办养老院的初心时,她一度哽咽了。冯院长说:“我办养老院已经8年了,之前是在别的地方,今年是受到新兴路街办的邀请,成立了西北一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最开始想办一所养老院是因为受到了我母亲的启发,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有一天告诉我能不能有一个地方,让老人安享晚年,不再孤单。所以我退休后,就决定办一所养老院,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和打击,但是我就是不服输,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成功办一所养老院,让它成为老人们的第二个家。”

“对待老人就是一点,要细心耐心,千万不能让老人磕碰。平时我们会带老人们做手势操、唱歌、给他们按摩、刮脚,进行贴身照顾,让老人们感受到家里的温暖”护理员张丽红说道。

随后记者下午来到了新兴路街道办事处,向民政工作站站长朱磊涛了解新兴路街道,关于辖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整体情况。朱站长说:“我们目前已经有4个照料中心开始营业,在建的有两个,还有5个设计图纸正在绘制中,街道计划在10月中旬前,1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建成营业。后期运营是找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运营,街道办也会提供相应的补贴。”

日间照料中心的建成,让这里的老人不仅在精神上有了寄托,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咸阳市深入推进养老事业发展,营造尊老、孝老的社会氛围,迈出了积极的一步。

华商报记者 杨宁 编辑 朱国敏 实习生 严薇

关键词: 街道办事处 精神状态 第二个家 没有问题 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