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延涛是江北高级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平凡背影下,他还是一名武术爱好者,自幼7岁习武至今已有40多年,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各项运动比赛。1997年,他拜师学习赵堡太极拳,如今身为教师的他,还将赵堡太极拳、八锻锦等传统武术带进校园教授学生。


(相关资料图)

(学生练习场面)

七八岁开始学武术,一边工作一边学太极

1971年,喻延涛出生在安康市汉滨区,从小体弱多病的他常常半夜发烧、腹泻。当时喻延涛一家人住在东关,紧邻安康武术名师金彦鹏的住所,每天都能看到金彦鹏教徒弟武术,年少的喻延涛也跟着学了起来。随后又跟随舅舅学习武术,先后学习十八罗汉功、双截棍、小洪拳等。“我父亲是退役军人,当时他也很支持我学武术,为了强身健体,学了几年后确实有效果,直到现在我都很少生病。”喻延涛回忆道。

(喻延涛表演用器械 注:未开刃)

高中毕业后喻延涛考入汉中师范学院(现陕西理工大学),并选择了体育武术专项修习。1996年,大学毕业后的喻延涛回到安康,在江北高级中学担任体育老师,从事中学体育教育至今。期间,喻延涛未曾放弃过武术的学习。他回忆道:“当时大学期间自己也研究过武术套路,特别喜欢太极拳这个功夫,自己就到处搜集书籍、视频学习,先后学了二十四式太极拳、老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等等。”

(喻延涛演示“磕膀子”)

尽管学了各种流派,但喻延涛始终有些遗憾,在他心中,中华传统武术都是心口相传,自己通过这些方式自学还是没能掌握精髓。1997年,机缘巧合下喻延涛向周劲波拜师学艺,开始学习赵堡太极拳。“这个赵堡太极拳比较传统、小众一些,当时我在江北上班,每天早上跟周老师在铁路局的小广场学习太极,然后再去单位,一直到2015年周老师去世。”

编写书籍教全校学生练太极:“让学生更有文化自信”

在喻延涛的收藏品里,除了表演练习用的器具,还有一堆荣誉证书和奖牌,熟练太极拳、太极剑的他先后参加各类比赛运动。

2008年,借着江北高级中学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的机会,喻延涛编著了校本教材《四十二式赵堡太极拳》,并在学校推广教授。2015年,在安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喻延涛带着400多名江北高中学生在开幕式上表演太极拳,场面十分壮观。

喻延涛讲:“一开始只是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渐渐的我们老师就有了责任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广,向我们的学生推介传统文化。也许他们现在还没什么感受,但是当学生长大后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对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是有帮助的。

据喻延涛介绍,目前学校教授的赵堡太极拳需要28个课时。“一学期能够勉强教完,要是提高水平还要花费更多时间,但是这套拳法招式复杂,所以我们不会对学生提太高的要求,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排斥心理。”喻延涛表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不同,而且武术对练习者本身也有一定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喻延涛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在练习的过程中强身健体。

同时,喻延涛将武术教学移植到社团,对于具备习武条件和热爱武术的学生,喻延涛会提出更规范的练习要求。

他讲道:“过去的体育课大多都是‘放羊’式教学,学生在操场上各忙各的,现在能够真正的起到体育强健体魄的作用,还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此外,2019年,喻延涛又将八锻锦推广至全校,据他介绍,八锻锦作为一套养生运动,“八”为八个动作,“锻”指锻炼,“锦”为锦绣,与太极拳互相补充。

习武40余年,喻延涛讲:“西方武术注重外在的锻炼,东方武术修于内,练习太极拳不仅是强身健体,同时对性格、心态等都是一种锻炼。”他表示,尽管近年来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上各界都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传统武术也出现了断代和失传。在喻延涛的心中,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小圈子内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要推广、传承下去。

喻延涛的挚友陈先生深耕老城文化,陈先生称,安康武术源远流长,外界称安康为武术之乡。“正是有了喻老师这样坚持一辈子练习武术的人,才能让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不仅是武术,许多传统的技艺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除了武术,喻延涛也热爱书法,常常在家中练习写字,对于是否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学习武术,喻延涛讲:“如果他愿意学我就会教他,但是还是需要对武术抱有兴趣,就像我,我打算一直练习下去。”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高级中学 强身健体 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