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马镇位于商南县城以西12公里,辖12个村(社区)158个村民小组18291人,因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地失马、捉马、挡马“三马”传说而得名。近年来,该镇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坚持以乡村建设为抓手,聚力“三个融合”,实施“155路径”,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试马镇也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旅游名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融合全要素,绘好“一张蓝图”

试马镇党委书记吴海兰告诉记者,近年来镇政府遵循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理念,着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等现实要素,充分整合国土空间、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合理布局茶旅、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业态,科学规划全镇各村(社区)高质量发展蓝图,形成了“优先中部、兼顾南北,抓点示范、全域推进”的乡村建设总体思路。通过调研考察、征求民意、论证审核等程序,先后编制了全镇和12个村的乡村建设规划,并着力培育5个乡村建设示范点,打造北部生态休闲康养、中部乡村旅游度假和南部特色农业观光“三个片区”。

融合全方位,实施“五大工程”

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全方位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特色产业”增收工程。试马镇将茶叶做为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推行“公司+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推进高标准茶园建设、发展全链条茶产业、实施茶旅融合项目四项措施,先后引进沁园春等龙头茶企5家,发展茶产业专业合作社23家,整合茶旅融合项目4个,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建设高标准建园1.2万亩。

二是“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红庙村就是试马镇实施该工程的一个缩影,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命名为“陕西省传统村落”。在乡村建设中,试马镇将民居改造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推行“三个三”工作法,即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传统保护“三个原则”,统筹点、线、面“三维推进”,实现生态产业化、景观自然化、房屋民俗化“三化同步”。先后改造民居34.8万平方米,新建小公园25处、公共绿地5000余平方米,不搞大拆大建,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显现于青山绿水、村庄庭院之间。

三是“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我们以“小细节”提升“大环境”,突出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内外“三边”,聚焦“清、拆、整、改、修、植”六个方面,累计清理“五堆五废”1800余处、植树2万余株,初步实现了村净、景美、人和。”吴海兰介绍道。

四是“公共服务”延伸工程。试马镇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快水泥路、光纤、一站式服务“三延伸三入户”,145.66公里农村公路达到“四好公路”标准,入户路均已硬化,光纤接通各家各户,电商实体店达51家。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片长敲门行动、村医上门服务等方式,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五是“乡风文明”培育工程。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建志愿19支服务队,建立“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农村礼金、宴席标准,定期举办“好公婆”“好儿媳”和“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深化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有效培育了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和纯正家风。

融合全过程,健全“五项机制”

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全过程抓好乡村建设。一是力量整合机制,推行“党组织+”、“人盯人+”、“社会化+”的“3+模式”,组建482名片长队伍,共同致力乡村建设。二是资金筹措机制,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帮扶单位补一点、行业部门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社会力量捐一点、人民群众筹一点“六个一点”的方式,着力解决乡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清单推进机制,制定《试马镇乡村建设工作导引》,明确9条24项正负面清单,以清单管理推进乡村建设。四是群众监督机制,创新设置“红黑榜”、小黑板,聘请150名义务监督员,让乡村建设深入人心。五是长效管护机制,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区划、定期督导、现场点评、奖优罚劣五项措施,形成长效管护机制,使群众“要我美”蝶变为“我要美”。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好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推动乡村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吴海兰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乡村振兴】商南县试马镇:全镇户均五亩茶,年收入2万元以上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刘靖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公共服务 因地制宜 集体经济 农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