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耿宸斐
出品丨焦点财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路下单并购的金科服务,这次也要被收购了。
9月27日中午,金科服务的一纸公告,官宣了博裕资本拟要约收购公司股份的消息。要约价为每股12港元,较9月7日(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9.02港元,溢价约33.04%。
根据公告内容,博裕资本目前持有金科服务已发行股本的22.69%,另有16.51%的股份被金科股份抵押给Broad Gongga(博裕资本旗下投资主体)。也就是说,除此之外的金科服务共计60.8%股份均在此次要约范围内。
若交易完成,博裕资本则需向股东付出的最高总金额为47.63亿港元。这也意味着,战投金科服务的二股东将正式入主了。
这不免会让人联想到蓝光嘉宝。去年被要约收购后,蓝光嘉宝很快就退市了。
不过,博裕资本并不打算私有化金科服务。博裕方面表示,若交易达成,将会保持金科服务的上市公司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博裕资本选择此时进行全面要约,只是为了抄底吗?
浮亏24亿
博裕做了亏本买卖?
去年12月,金科服务在一次短暂停牌后,为自己找了个“二当家”:金科股份将手中持有的22%金科服务股份卖给了博裕资本旗下的投资主体Broad Gongga,交易对价为37.34亿港元。
博裕资本由此成为了金科服务的第二大股东,金科股份的持股比例则在交易后降至30.33%,但仍保有控股股东的地位。
但是,自今年年初以来,恒生物业服务及管理指数下降43%,金科服务的交易价格也下跌了71.59%。按照要约发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7日的收市价9.02港元来计算,博裕资本在金科服务这笔投资上账面已浮亏超过24亿港元。
金科服务在27日的公告中称,要约能够给予股东溢价变现的机会。
换句话说,之前亏的有点狠,还是要想办法让大家都能挣到钱。
去年12月战投金科服务时,博裕给出的价格为每股26港元,较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折价约4.8%,而和金科服务当年的的上市价44.7港元相比,折价达到41.83%。
这一次的抄底则更为夸张,尽管和停牌前的9.02港元收市价相比,溢价了33.04%,但与发行价相比,折价达到了73.15%。
截至9月28日收盘,金科服务报11.76港元,已经与要约收购价十分接近。
投资万物云“赚翻了”
博裕尝过物业的甜头
资料显示,博裕资本是一家专注于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投资基金,由中国平安前总经理张子欣及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成立,是中国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代表投资案例包括阿里巴巴、同程、金域医学、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爱康国宾、水滴互助等。
在物业领域,博裕也不仅仅只是抄底抄的好。
2017年,万科曾披露,万科物业(后更名为“万物云”)成功引入两家战投,其中之一正是博裕资本。
彼时,博裕资本以其管理的基金RadiantSunbeam Limited认购了万科物业的25%股权,成为万科物业的第二大股东,代价为15亿元。
彼时,博裕资本董事总经理周奇曾表示,物业管理服务的市场空间巨大,而且行业集中度低,在未来,有很大的整合机会。万科物业的增值业务也为博裕资本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1年9月,万物云递交招股书,启动上市。2个月后,博裕资本将手中7.6%股权转让给三家公司,合计套现69.86亿元,提早进场让博裕资本在这场资本盛宴中“赚翻了”。
物业升值空间与博裕的挑战
有人将物企估值下滑归咎于地产行业的黯淡。理由是,物企关联着房企,后者风险系数居高不下,物业股的估值也在不断下滑,对于民营物企而言,反应则更为明显。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科服务实现收入约25.7亿元,较2021年同期降0.89%;毛利约6.8亿元,同比降约19.3%;净利润3.7亿元,同比下滑30.6%;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9%。
不过,金科服务的规模还是在继续增长。在管建筑面积由2021年末的2.38亿㎡增加至2.51亿㎡,合约管理面积3.73亿㎡,独立第三方占比分别为63.7%与70.6%。截至报告期末,金科服务已布局27省市,191个城市,管理着685个住宅项目以及372个非住宅项目。
在博裕收购要约消息官宣后,金科服务的股价马上迎来了一波强势反弹,9月27日收盘报11.96元,涨幅达到32.59%。
这波反弹也告诉投资人,金科服务在估值方面,未来还有不小的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维持金科服务原有业务和上市地位,博裕资本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财务投资者。而且,在地产母公司目前暂时难以摆脱压力的当下,与其卖给同行,倒不如由博裕资本接手,而金科服务或许还能因此实现自身的独立化发展。
但也有声音认为,让投资公司入主并非是解决物企病症的良药。一方面,金科服务董事长夏绍飞等高管都是金科“老将”,另一方面,金科服务与母公司之间关联系并未切断,在取得控制权后,如何处理与金科股份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摆在博裕资本面前的问题。
关键词: 博裕资本求购金科服务 只是为了抄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