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中国腰鼓之乡——安塞,打了二十多年的腰鼓,依然对腰鼓爱不释手,只要他背起腰鼓打起来,一个陕北活灵活现的汉子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他就是红街非遗展区安塞腰鼓的表演者——郭伟琴。

郭伟琴,男,35岁,延安安塞人。2009年参加首都北京60周年庆大阅兵《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欢乐道情》,2009年11月18日,被授予陕西参加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安塞腰鼓方阵先进工作者。2010年入职延安保卫战景区,参加了由北京奥运会副导演陈维亚制作的《延安保卫战》,在2014年度弘扬黄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系列活动中,荣获“安塞腰鼓优秀教练”一等奖。

从地地道道的农民


(资料图)

到安塞腰鼓让他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安塞,有这么一句俗语:“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打安塞腰鼓。”在冬季,村民们没有农活了,寒冬腊月的时候就聚在一起排练秧歌、打腰鼓......等到了过年的时候闹红火,沿门子(挨家挨户扭秧歌、打腰鼓表演拜年)、闹社火(北方的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每年都是这样,郭伟琴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自小就会打腰鼓,也热爱腰鼓。

郭伟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009年10月,国庆60周年大阅兵,有人来安塞找打腰鼓的鼓手,郭伟琴经多次和其他选手进行PK,被选中去北京参加《千人安塞腰鼓表演欢乐道情》,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去北京。郭伟琴说:“当时到了北京看到北京天安门,当时很激动!很激动!那种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在天安门打完腰鼓,我们进胡同的时候,很多老百姓说你们太棒了,太给中国争气了,那种被肯定真的是无比自豪和荣耀。”

2009年从北京回来以后,因为看到过更大的世界了,郭伟琴就坐不住了,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闯出更大的一片天。刚好,那时遇上安塞发展民族文化,需要一批腰鼓教练,郭伟琴再次被选中,在安塞培训了一个月,因为安塞腰鼓打的好,他被授予安塞腰鼓一级教练,也是最年轻的教练。

▲郭伟琴参加200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表演

在景区打安塞腰鼓

游客看的泪流满面给予肯定

郭伟琴一边种地,一边打腰鼓。后来他被延安保卫战景区选中入职长期那里打鼓。“我在延安保卫战景区打了几年腰鼓,最开始去那里只有十几个人打,我去了之后最后发展到六十多人打腰鼓,那会安塞腰鼓是景区最拿的出手的一个项目,让我感到特别自豪。”

自从打腰鼓以来,让郭伟琴印象深刻是,“有一次,我在保卫战景区表演结束后去换衣服了,有一位游客老奶奶,看到我表演的那种精气神,特别的喜欢。表演结束后她到处找我,从景区出去没有找到又买门票进来找我,看到我后她饱含泪水,给我钱让我水喝,要和我合影,没有想到原来我的腰鼓感染力这么强,让我真的很感动,我认为我的腰鼓没有白打。”

开店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非遗文化要将腰鼓推向全国

郭伟琴说,他根本没有想到他热爱的腰鼓可以让他见到更大的视界,还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收入。同时,也希望通过安塞腰鼓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现在郭伟琴在红街开一家安塞腰鼓店,村上老人做的腰鼓,他也会帮着卖出去,卖鼓的同时,他也是随时随地进行表演,让游客看到腰鼓的魅力。他始终认为,这是腰鼓给他的一种回报,希望把自己的热爱的腰鼓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喜欢它。

郭伟琴说:”我需要继续学习深造、与时俱进,如果只是用老一辈留下来的腰鼓打法,年轻人可能不喜欢。”抱着这样的想法,延安大剧院的需要人,他又被选中了。因为郭伟琴的长相本身就带着一种陕北人特有的憨厚、朴实的感觉。在这里,郭伟琴在在动作,肢体上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研究,又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把新时代的一些元素融入进腰鼓,这样可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非遗进校园,他在去给各个学校的孩子们上课,教孩子们如何打腰鼓,现代元素的内容融合进去更容易获得孩子们的喜欢。

找郭伟琴打腰鼓的人多了起来,他参加了不计其数的演出。经过不断的学习,郭伟琴明白,打腰鼓不管是在哪里打,必须要把那种精气神打出来,要把陕北人的那种狂劲、狠劲、能劲以及笑起来的豪放劲打出来,就像前辈们打腰鼓,达到那种忘我的境界,一定是有这些东西在里面的。作为一名安塞人,郭伟琴心里坚定一个信念,他不仅要把安塞腰鼓打好,还要把安塞腰鼓传承下去,不仅仅是非遗进校园的传承,更要把它宣传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编辑 何彩梅 马娜娜

关键词: 安塞腰鼓 延安保卫战 地地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