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座熟悉的城市,一条常走的街;一次颜值的改变,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当下,提起城市建设的变化,老百姓感言最多的就是街路更新工程的建设,得知卫工街、正良四路以及陵园街、银山路、泰山路示范段等街路更新工程陆续完成建设,市民都忍不住到新路上走走看看。9月28日,记者来到大东路街路更新改造工程现场,听一听关于它的过往,也了解一下这条路的未来。
一条路,带两旁,三座门,三寺堂,三公馆,三工厂……这便是大东路街区文化“三字经”的一段描述。大东路道路更新改造道路全长1.9公里,红线宽度30米,双向4车道。目前,新建绿化带,立面改造;道路工程、慢行系统、绿化小品、公园改造工程及建筑立面工程已经完工。漫步大东路,总能让人感受到老沈阳的市井风情,也能看到民族工业的前世今生。在实施大东路更新工程中,大东区充分梳理大东路的历史文脉,从建筑改造和景观改造两方面入手。其中建筑改造包括对沿街210家商铺店招及21栋外立面的修缮装饰、对部分住宅外窗的更换和外墙涂料的粉刷。商铺改造部分通过对大东路西侧300米华润已建段的风格的延续,结合中式符号,形成清韵段;结合民国建筑青砖、红砖的元素,形成市井段;结合工业锈板元素,形成民国工业段。景观改造包含对周边停车系统的改造、慢行系统的统一规划和口袋公园建设,重新栽种及新增绿化面积11000平。
大东路不只是一条普通的路,它更是沈阳发展历程中从未停止过的时间线索,从未消逝过的民族精神,也是大东历史文化锚点的文化链。大东区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边门印象、崛起之路口袋公园,表达大东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边门印象公园在大东边门原址建设,意象性地恢复大东边门造型,以沈阳方城的平面规划为肌理,融入坛城“外圆内方”“八门八关四塔”的结构,以四棵常绿的云杉代表“四塔”,运用绿植、铺砖、园林设计等巧妙构思展现沈阳“方城”和“关城”。崛起之路公园打造‘工艺传习所讲堂’景观,广场四角分立四个景观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广场被台阶坐凳包裹,营造讲堂听课的场景。”
大东区河沿社区居民王海告诉记者:“街路更新改造后,我感觉我们整个城市面貌都有了新的变化,而且感觉我们的城市也上升了一个档次,有机动车道,还有非机动车道,还有人行道,还有绿化景观,不仅行走起来比较方便,景观还好,作为一个市民,我很荣幸,很高兴,也很享受这个城市的这种面貌。”市民穆伟军说:“我们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舒服了,晚上的话,灯光特别漂亮。我们在门前面散散步,运动一下,都心情特别好。”这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来源于“五工程一管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更新行动重点任务。市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处处长李士强介绍说:“街路更新工程作为‘五工程一管理’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今年沈阳实施续建7条、新建34条街路更新工程,将充分贯彻‘两分离,两优先,两贯通’的设计理念,实现从‘以车优先’向‘以人为本’、从‘道路红线管控’向‘街道空间管控’、从‘注重交通功能’向‘关注街区发展’三个方向转变,努力让街巷文化、历史痕迹等特点经过精细化打磨展现出蓬勃的朝气,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东路道路更新工程在文物保护与利用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融合方面,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体验空间,打造文化地标和文商旅融合旅游目的地,创建道路城市更新的典范。”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道路更新工程中,除大幅优化文明交通环境指数,逐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程度外,大东路街路更新还增加两侧街边立面的提升改造,同时植入城市文化,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通过打造景观公园及静美小学、振东中学两处学校围墙,形成沉浸式体验,用点撬动整条线,将散落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新体验,以守护沈阳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在改造慢行系统方面,让游客从“快浏览变成慢休闲”。无论是沈阳人,还是从各地远道而来的宾客,都可以融入其中,从历史向未来,切身感受沈阳的人文底蕴和活力。
(编辑 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