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众志成城战疫情,科学补碘保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了提高小伙伴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碘盐那点事儿吧!

为什么选碘盐?

众所周知,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备原料,也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人体无法合成碘,完全依赖食物摄入日常饮食中,海带、海鱼、蛤干、干贝、紫菜、海蜇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其中海带最高,其次为海鱼及海贝类。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含碘量接近或略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最低。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土壤、水)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更为严重。如果不额外补碘,超过九成居民的碘摄入量将低于推荐量,缺碘风险巨大。

人体缺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儿童智力低下等。

因此,1995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食盐加碘政策。

碘盐含有碘酸钾(KIO3)的氯化钠(NaCl),可长期补充适量碘,且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持久,是预防碘缺乏病的最好措施。

自2000年以来,我国完成的各类监测或调查(碘缺乏病监测、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我国在总体水平上消除了碘缺乏病。

需要食用多少碘盐?

外环境缺碘的情况仍然存在,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普通人群仍需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碘摄入量:

0-5岁 90微克/天,6-12岁 120微克/天,>12岁青少年 150微克/天,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250微克/天。

每天摄入6g的碘盐 ≈ 120微克的碘,再加上食物中获取的碘,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群的碘摄取需求。不同年龄的人群每日的碘摄入量也不同,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因碘需求较高,鼓励在食用碘盐的同时摄入含碘较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那么,沿海地区居民是否意味着无需通过食用碘盐补碘呢?

并不是!因为摄入碘含量较高的食物的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沿海地区居民超过80%的碘摄入也是来自于碘盐,因此也需要食用碘盐。

而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建议根据临床医生的推荐或咨询药师后决定是否选用无碘盐。

碘盐中的碘很“胆小”,如遇到高温、潮湿环境或食醋等酸性物质时容易挥发跑掉。

日常生活中碘盐的存/用应注意: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碘盐,按需购买,避免存放时间太长。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要靠近灶台明火等高温处。

做菜时建议快出锅时加碘盐,避免把碘盐加入热油中翻炒。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关键词: “碘”盐 健康 防治碘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