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贯彻二十大精神 深化‘三个年’活动 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铜川市负责同志,围绕“全面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 凝心聚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铜川市委书记李九红在发布会上介绍:铜川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7.7%(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全省第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全省第三),经济实现质的大幅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铜川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聚焦省委“12346”部署要求,把项目作为硬支撑,把招商作为硬投入,把环境作为硬实力,把作风作为硬保障,深入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强基、区域融合、文化引领“六大战略”,着力打造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

聚焦首要任务,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资料图】

铜川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现代化建设的“强引擎”,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行动,建立健全“五个一批”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质效提升,形成实施项目、壮大实体、带动增收、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是以新发展理念抓项目谋划。始终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谋划项目的“指挥棒”“红绿灯”,着眼中省所需、铜川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抢抓“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安都市圈建设、国家支持“两新一重”建设等政策机遇,主动对标全省制造业24条、文化旅游业7条、现代农业9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围绕铜川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通盘考虑国土空间规划和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实际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容量、资源耗度、投资密度,充分发挥项目谋划专班职能,精准谋划储备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全年谋划储备重点项目投资稳定在固定资产投资目标3倍以上,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50%以上,落地转化率达到20%以上。

二是以“四个思维”抓项目招引。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稳投资、上项目、强产业、增后劲的关键抓手,不断强化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我们聚焦“三大产业集群”建设,夯实“链长”部门职责,激发“链主”企业动能,强化与陕煤化、陕有色、延长石油、隆基绿能等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紧盯目标企业制定实施精准招商目录和招商路线图,扎实开展“靶向招商”。我们加大招商激励力度,开展招商引资评价奖补,对投资额度大、落地见效快的产业链补链强链项目和产业链配套项目予以奖补。紧盯重点区域高频招商、驻点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常态化“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多渠道挖掘项目资源,主动出击、精准招引,以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为载体,积极开展节会招商,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一季度,签约合同项目数量、涉及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6.36%、203.02%。

三是以高效率要素服务促项目建设。建立目标任务、要素保障、问题督办“三张清单”,全面推行领导包抓、驻项目专员、问题投诉和挂牌保护等10项推进机制,完善“储备一批、招引一批、落地一批、建设(技改)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60个,将30个重大项目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范围,将70个引领性项目和18个重大前期项目由市级领导包抓推进。组建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团,出台政法系统服务保障“三个年”9项制度、146条措施,“一法官一检察官一重点项目”护航项目建设。抢抓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机遇,强化金融政策供给,探索金融服务机制,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做优项目策划,做实项目支撑,以金融改革引活水、促发展。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实行“增存挂钩”,优先使用批而未供土地,积极盘活利用低效存量用地。我市年产2万吨锂材料一体化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6个半月,未来造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当月签约、当月开工、当季投产。

浓厚亲商氛围,以高水平营商环境保障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铜川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制度供给、要素供给、服务供给薄弱环节,围绕办事更高效、市场更满意、支撑更有利、预期更稳定、亲清更统一的总体目标,聚力在政务、政策、要素、法治、政商“五个环境”上求突破,在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的基础上,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5.27%(全省第三)。

一是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行开办企业“全链通”模式,提升企业开办注销服务效能。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提升“一网通办”效率,“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到96%以上。推广“税企直连”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纳税申报“零次跑”、申报信息“零录入”等便利。

二是着力打造惠企利民的政策环境。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规范优化审批事项,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开展政策落实障碍清理行动,紧盯堵点问题,编制清单、精准推送、及时兑现。借助“陕企通”平台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覆盖面。

三是着力打造畅通无阻的要素环境。深化“标准地+承诺制”“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全面实现“拿地即领证”。扎实做好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推出“科技易贷”“兴农贷”等产品,落地数字产业园金融供应链“陕西首单”,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9.91%。

四是着力打造公平诚信的法治环境。建立高效便捷的劳动争议化解机制,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80%以上。实行“互联网+审判”智慧庭审模式,推进破产案件审理事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行“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五是着力打造亲清共融的政商环境。实施“双包一解”活动,每月上门倾听企业诉求、送政策、解难题。开展集中治理拖欠市场主体账款行动,巩固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成果,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畅通反映举报渠道和受理机制,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弘扬照金精神,以高素质作风能力服务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铜川牢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嘱托,坚持用照金精神筑牢信仰之基、砥砺作风能力,制定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细化分解8个方面31条措施,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政务效能,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促进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为企业项目抢占先机、保驾护航。

一是开展铜川先锋行动,领航党的建设。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统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信仰铸魂工程锤炼坚强党性,以强基固本工程夯实基层基础,以融合赋能工程激发党建活力,以雁阵培育工程促进比学赶超,以品牌示范工程推进创先争优,以锻造激励工程打造过硬队伍,以吾铜引凤工程优化人才环境,以清风润廉工程净化政治生态,全面推动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聚焦工作效能提升,加强培训实践。按照全省“四个一批”工程要求,启动实施“跟班锻炼、基层历练、蹲点磨练、实践锤炼、业务训练”能力提升五项计划。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带头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到周边市区项目现场、发展一线观摩学习。围绕“三个年”活动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赴安徽合肥、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实地学习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园区建设等工作经验。谋划开展铜川先锋微党课活动,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头雁”擂台比武观摩培训,推动各级干部“三个本领”提升。

三是突出激励担当作为,注重严管厚爱。探索建立政治监督任务、责任、问题、落实“四张清单”,形成台账管理、发现问题、查处问题、“回头看”等工作闭环。深入推行市级部门主要领导职务变动交接工作监督制度,加强对村(社区)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作风问题监督检查,开展“四风”问题专项监督,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一步树牢严实作风。进一步优化公务员职级晋升办法和工作机制,以“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树牢讲担当、重实干、促发展的鲜明导向。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张晨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