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因谐音“福禄”,自带吉祥的寓意。葫芦艺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制作手法众多,其中,葫芦刻画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并且随着刻画工艺的演变,欣赏、收藏雕刻葫芦的人越来越多,兼具美好寓意和观赏价值的葫芦刻画就成为不少人春节馈赠的礼品。


(相关资料图)

【凡人故事】烙画、针刺、墨刻、掐丝珐琅……他在小葫芦上创作出大世界

在关中民俗体验村——袁家村的村口,就有一家门口悬挂了色彩各异的葫芦店铺,吸引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不由的进店欣赏购买。

一把刻刀,一个葫芦,手起刀落之间,一个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老虎形象在葫芦上清晰呈现。

今年46岁的余勇是第三代葫芦雕刻传承人,在余勇的手中,一个个不同形态的葫芦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与字画相结合,展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走进他的店内,墙上架子、房子屋顶等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造型多样的葫芦作品琳琅满目,让进入店内的游客一下子沉浸在葫芦的世界里。

福禄寿喜、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形形色色的图案随处可见,一个普通的葫芦在余勇的精心雕琢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让围观者赞叹。

“在父辈的影响下,从小就耳濡目染葫芦制作的手艺,尽管长大后,一开始并不是从事这行,但一直都是我的爱好,直到干过多种工作后,最后还是决定回来,将葫芦烙画的手艺继承并发扬,也算是我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事业。”余勇说。

据了解,余勇大学期间学习的是中医,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也和葫芦制作没有太大的关联性。直到2012年10月份左右,他和父亲在袁家村的村口道路两侧摆起了摊点,售卖葫芦手工艺品。

“当时在葫芦上作画、雕刻,特别受来袁家村的游客欢迎,同时也引起了袁家村村干部的注意,后来村干部给我们专门提供了店面,让我们免费入驻到袁家村了。”余勇说,他也就此将葫芦制作从爱好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现如今,他和家人已经在袁家村不同的地段拥有了3处店面。

赵先生是通过微信联系到了余勇的一名游客,他专程来到袁家村,在余勇的葫芦坊内要选购几只葫芦艺术品,趁过年回家期间,准备送朋友。

“看到他做的葫芦很漂亮,趁着春节回家,专程到他店里来买几个葫芦送朋友,还有一个朋友搬新家,也想着送个葫芦,寓意好,他们肯定都很喜欢。”赵先生说。

余勇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现在从事的葫芦制作,包括烙画、针刺、墨刻、镂空、掐丝珐琅等多种制作手法和工艺。“每个葫芦都是不一样的,我在制作时会根据葫芦的不同形状和纹理等进行创作,虽然不同的葫芦所需要的制作手法和工艺不一样,但每一个葫芦的制作都是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这样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目前,余勇已是他们家族第三代葫芦制作传承人了,他不仅会在葫芦上进行创作,他还会根据实际进行葫芦的栽种。同时,他将葫芦烙画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葫芦烙画已是礼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将葫芦烙画申请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儿子现在在上学,学习的是艺术设计,和我们家族这项技艺也是有相通的地方。”余勇说,对于葫芦烙画技艺的传承,一方面他会对儿子进行培养,如果孩子对此感兴趣的话,也会将其作为下一代的传承人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他还在收徒传授,将喜爱葫芦制作技艺的人作为接班人,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他们,让他们能将葫芦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华商报记者 贾凡

关键词: 葫芦烙画 掐丝珐琅 琳琅满目 手起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