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潮起,铁西潮生,逐梦三载,“数”赢未来。
2023年1月11日,“科创中国 数创未来”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端对话暨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成立三周年大会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会议现场,企业巨头、行业大咖齐聚,来自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专家、行业意见领袖、企业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约200人参加会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造创新生态:凝心聚力融智 为转型升级注入核心动力
2020年1月17日,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构建适宜沈阳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充分链接京沈两地优质要素。沈阳·中关村与铁西区政府紧密合作、深度融合,本着“一盘棋、一条心、一家人、一起干”的原则,在科创企业服务、科技资源导入、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全力贡献中关村力量。2021年,沈阳中关村项目列入省、市两级“十四五”规划,被国家四部委评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
目前,全区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159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1家,雏鹰企业126家,瞪羚独角兽企业4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7家,登记技术合同1427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48亿元。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累计服务企业2500余家,链接京沈两地创新服务机构60余家,举办品牌论坛、京沈汇等创新活动200余场。
铁西区委书记,经开区、中德园党工委书记郭忠孝在致辞中介绍,三年来,铁西区充分发挥沈阳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有效叠加北京科技资源优势,走出一条“新时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的创新之路。全面推进京沈两地间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产业发展、服务配套、空间规划、金融支持等六大协同,加速构建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东北的“最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
铁西区牢牢把握京沈合作有利契机,推动沈阳·中关村“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多组团”规划蓝图走向现实落地。科创基地被列入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铁西“双国家级”开发区金字招牌与北京中关村品牌叠加聚变效应不断显现。铁西区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坚定不移用活用好北京创新资源。“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奇安信网络安全工程实验室等一批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落户科技园区。
厚植创新土壤:做精一中心 提速一基地 夯实一园区 辐射多组团
“2023年,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加大力度支持沈阳中关村项目建设发展,持续推动京沈两地优质创新要素集聚,着力构建适宜沈阳的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伍发平表示,三年来,沈阳中关村项目将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与沈阳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力融合、深耕创新,充分彰显创新要素与大国重器的叠加效应、聚变效应。强力推进以制度创新促进产业与技术创新,成为链接北京与沈阳的重要平台枢纽和构建新生态、培育新动能的京沈对口合作标杆项目。
据了解,沈阳·中关村的发展,不但推进了一批创新项目集聚,更使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在加快转型升级、丰富创新理念、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得到系统提升。据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董事石七林介绍,目前,沈鼓集团获批重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北方重工集团自主研发的“耐高温大运量超长距离带式输送成套装备”,突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全区上云企业突破300家。覆盖科中小、国高新、专精特新、瞪羚、上市等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扶持政策,新引进高层次人才79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5433万元,人才公寓达到1115套。设立9支总金额58.67亿元创业投资基金,“园区集合贷”为72家科技型企业融资1.6亿元。通过“京沈汇”——企业成长训练营、企业家沙龙、创新中国行等创新活动,让创业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和创业指导,成为企业成长的加油站、助推器。
培育创新种子:场景发布战略合作 强强联合多方聚能
大会现场,沈阳工业大学创新港项目、中德(沈阳)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辽宁盛京英才发展创业投资基金进行应用场景发布。
据悉,沈阳工业大学联合组建创新港项目的建设以服务于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根本任务,以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为基础,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发展战略,充分融合铁西区政策支持、产业优势和沈阳工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构筑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服务体系“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德(沈阳)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铁西区全力打造的科技创新服务引擎,充分发挥面向企业的服务平台、产业投资的出资平台、科创载体的运营平台、企业纾困的运作平台的作用,助力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产业转型升级。“辽宁盛京英才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于2022年底正式成立,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股权投资,支持辽沈地区的人才落地、科技成果落地、项目落地,为全面落实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和沈阳市兴沈英才计划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措施。
当天,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工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正式启动。“当前,加速工业数字化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未来,专委会将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调整充实专家队伍,进一步凝聚智慧力量,推动沈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沈阳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工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既是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提升沈阳工业数字化水平、打造制造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有力举措。30个数字经济及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签约,携手共进,为数字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开启了合作的新篇章。”
全球视角对话:共话新趋势、新机遇 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会上,与会领导为23家企业现场颁奖。其中,为沈阳紫微恒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广达化工有限公司、沈阳翼源盟电器有限公司、沈阳安仕得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光电华亿(沈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往复机有限公司、沈阳森兰电气有限公司、沈阳正新辽海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科奇(沈阳)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沈阳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翰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沈阳道达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东管重工(沈阳)有限公司、沈阳康普森传动机械有限公司14家企业颁发辽宁省瞪羚企业牌匾;为沈阳和新套管有限公司、沈阳张明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华德海泰电器有限公司、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沈阳紫微恒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国联电缆附件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光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星光技术陶瓷有限公司8家企业颁发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牌匾;为沈阳微控新能源有限公司颁发辽宁省潜在独角兽企业牌匾。
主题演讲气氛热烈、观点新颖,演讲嘉宾结合各自的工作领域,高屋建瓴地阐释了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独到的见解,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副校长唐立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李培根,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宗玉,奇安信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实验室负责人韩从菲,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文东,分别就面向MCIS的装备制造工业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创新在数字空间等作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技术,为铁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数字赋能。此外,“科创中国 数创未来”中关村数字经济˙沈阳高端对话创新合作交流会活动也于当日下午成功举办。
绘就美好未来:创新赋能拉满 贡献铁西力量
2023年,铁西区将锚定“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核心区,力争沈阳经开区三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的目标,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冲在前、扛大旗,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业赋能增效,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数字辽宁、制造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沈阳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史玉珠表示,沈阳中关村将持续为沈阳本土创业团队链接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要素,让好企业在沈阳开花结果,为共同推动智能制造业高水平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新力量。
未来,沈阳·中关村将乘风破浪开新篇,坚定不移地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京沈协同创新走深走实,把沈阳·中关村建设成为沈阳转型发展的新名片、数字辽宁建设的新引擎、东北创新引领的新高地、京沈对接合作的新标杆。
来源:铁西区委宣传部
(二三里编辑 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