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渭河华州段,如果不想绕远路,从渡口走渡船是一种选择方式。如今,在华州区下庙镇秦家滩村的渭河边,就有这样一处渡口,渡船老板王军顺一家四代都在摆渡,让两岸居民少绕百里路,就能到达对岸。

“哎,这边……”听见河对岸有人招呼,王凯下船站在岸边使出全力推,渡船缓缓移动起来,然后他又抓起特制的木扳手,卡在绷得笔直的钢绳索上,用力朝怀里一拉又一拉,巨大的渡船在河里缓缓转着圈儿,待摆正后启动柴油机向对岸移过去。

王凯是王军顺的儿子,那天父亲回家歇一会,他便在渭河上摆渡两岸的居民。不一会,王军顺来了,父子默契地配合着驾着渡船,在百余米宽的渭河上南北移动,摆渡了一波又一波的居民和车辆。

王军顺今年52岁,是华州区下庙镇秦家滩村人。该村在渭河以北有几千亩地,村民几乎每天都要过河去耕作,如果没有渡船,就得绕道大华路的渭河大桥,单趟就有100多里路。数十年前,王军顺的爷爷就在渭河上,为村集体摆渡两岸居民,后来父亲接替爷爷,再后来他又接替了父亲。

“最早的时候是木渡船,船小而且是靠人撑船,只能让人过河。夏季水大就没法过了。”他说,2002年,他花钱请造船厂设计、打制了这条铁渡船,还装上了柴油机作为动力,村民的电动车、三轮车、小汽车,还有种收庄稼的拖拉机都能过河。

每年春夏秋季节,过河种地、做生意的人多,这条铁渡船经常一天要跑上百趟。“像前段时间麦收,半夜一两点还有人要过河。”王军顺说,因为有从河岸到渡船的路经常被水冲毁,挣的钱基本能维持修路、修船的开支,主要还是为大家提供方便。

儿子王凯是一名货车司机,最近这段时间活儿少,他便回家帮父亲开渡船。“这个活儿是个力气活,一天忙下来感觉胳膊腿都不是自己的。”王凯说,累是一方面,冬冷夏热也让人很难受。

每到冬季,寒风贴着河面呼呼地吹,寒气逼人,忙一会儿出点汗还能暖和点,但冬天过河的人少,一闲下来又会更冷;到了夏季,高温下水汽不断蒸发,船的铁甲板被晒得烫手,头顶还有烈日,那种滋味也不好受。

王军顺说,自己一家四代人,对渡口和渡船,都有很深的感情。不管冬夏,只要有人过河都会摆渡,让大家方便过河。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编辑 郭乔娜 杨托

关键词: 秦家滩村 早的时候 渭河大桥 寒气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