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走进铜川博物馆,在文物修复区看到,一件件文物在修复师的手里,经过拼接、打磨等程序修复后,焕发出新的生机。那么,这些文物是如何从破碎到完整,记者采访了文物修复师任珍妮。
见到任珍妮的时候,她正对着灯光给修补好的耀州窑青瓷瓷碗进行上色。通过瓷碗上呈现出的不同程度裂纹,不难看出在修复前,这件器物的破碎程度。
任珍妮说,“铜川地区的文物修复主要以陶瓷器为主,我已经修复了三百多件器物。”据介绍,文物在地下埋藏多年,发掘出来后会有一些泥土、沉积物甚至存在病害问题。对于文物修复,第一步就是清洗,用流水或者机械方法或者超声波把它清洗干净。完成清理后便开始拼接,粘贴之后如果有缺失的部分,将其修补完整,然后才能进行打磨、着色等步骤。根据文物的器型不同、破损程度不同,修复完成的时间不一而定。“如果是考古修复,一般使器物保持完整,一两天就可以完成。但像最近陕西历史博物馆修复的一件头冠,修复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任珍妮说。
“我们说人生病了要做手术,文物生病了也需要做手术。”任珍妮告诉记者,文物修复就像是人在医院看病,像在修复过程中常用到一些棉签、手术刀、打磨机、牙科冲洗使用的超声波,甚至会用到一些检测文物病害的x光机等。对于文物修复,就是要保护好文物的现状,维持它自身原有的历史状态,更好地将文化传承及保护下去。
任珍妮说,她修复的第一件文物是唐代耀州窑黑釉唾盂。“当时口沿缺失了大概有2/3以上的位置,在修补的过程中,要去揣摩这个型,相当于雕塑一样。”由于口沿缺失较大,为了后期稳定使用环氧树脂进行补全。但环氧树脂固化后质地较硬,修补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就会打磨过。反复地修,反复地打磨,经过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任珍妮才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修复完成。
“文物修复是一个实践性的工作。在过程中,修复师要多思考,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科技把它修到更好,才能展现出文物的本来面貌。”任珍妮对记者说,“因为见证了它从破碎到完整,见证了它上面所记录的历史文化信息,心情也是非常自豪。也希望未来我们文博系统可以做的更好,将文物最美的姿态展示给公众,不断地将文化传承下去。”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张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