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位于旬阳,跟汉江航运文化有关的大大小小藏品共计2000余件,然而对于馆长刘贵棠来说,这里的每件藏品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来历、收藏时间、作用、意义等等。
1964年,刘贵棠出生在安康旬阳,毕业后的他就在航运公司工作,负责老河口、汉口、安康、旬阳等地的货船运输工作。刘贵棠回忆道:“尽管在船上,但是工作和岸上的船工一样,比较枯燥,当时找份工作也不容易,所以就想把工作干好。”50吨的货船需要从船头到船尾绕一圈,3分钟内就得把所有工作做完,船上枯燥的生活也让刘贵棠重新拾起以前的爱好,吹口琴、读书、写稿子、照相、收藏等等,这份工作也让刘贵棠对航运知识有了许多了解。
由于航运公司业务变化,刘贵棠先在汽车修理厂工作,随后从事客运车售票员、出纳等工作。在此期间,热衷于读书、看报的刘贵棠先后向广播站、安康日报投稿,逐渐对文化有了深层次的接触。与此同时,刘贵棠家里的收藏也越来越丰富,“从小就有搞收藏的习惯,当时我在神河中学上学的成绩单我都存着。”刘贵棠讲。
2006年1月3日对于刘贵棠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两位湖北襄阳人士邓良和李旭华沿着汉江探源汉水文化。偶然的机会,这俩人在旬阳与刘贵棠结识,初次见面刘贵棠便翻箱倒柜的向两位新朋友展示了自己多年的收藏品,三人也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经历。刘贵棠回忆道:“他们给了我三个建议,第一是要继续做好汉水文化资料收录,第二是要学会用邮箱或QQ给报社投稿,第三是要从过去的企业身份走出来,融入到文化单位去。”经两位新朋友引荐,刘贵棠结识了襄阳的新团队。“什么是贵人?不是说给我一袋米、一袋面他就是贵人,真正的贵人是能给我思想,给我指路,也是他们给我指路建议我办一个航运博物馆。”刘贵棠讲。
2015年,刘贵棠在朋友的支持下成功在旬阳开办了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目前馆内藏品已达2000余件。刘贵棠讲:“汉江航运,不仅仅是用一张船票、一个渡口来解读它,而是要用包容、接纳、参与、发展的态度让汉水文化滚动起来,了解每一个物品、物件背后的故事。”这也正是刘贵棠开办博物馆的初衷。
馆内,一幅幅画作、一张张照片、一件件老物什……只有刘贵棠懂得背后的艰辛。馆内工作人员胡先生告诉记者:“刘馆长和我们平常就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有时也会出去收一些老物什,采访沿汉江流域的老船工。博物馆的建立给了大家一个了解汉江船运文化的窗口。”此外,胡先生介绍,截至目前,刘贵棠已经将所有收藏全部无偿捐献給旬阳市政府。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实习生 李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