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身份,父母这个身份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我们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长大成人后养育孩子,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传递着人世间的大爱。即日起,华商报延安记者站、二三里资讯延安频道开通【我的父亲母亲】栏目,一起聆听关于父母的故事,铭记那些温暖人心的亲情。本期,我们邀请到在延安工作生活的曹雄先生,听听他分享的关于母亲故事。

本期讲述人:曹雄(男 46岁 配送员)

视频:“当了父母后,我才理解母亲独自拉扯三个孩子的艰辛”

我母亲叫顾秀玲,今年66岁,身材瘦小、体弱多病。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在我心中,她是伟大的、坚强的、善良的。

父亲患肝癌去世

母亲独自拉扯三兄妹

我的老家在榆林市清涧县,家中兄妹3人,我是老大,下面有妹妹和弟弟。我的爷爷是位石匠,父亲年轻时喜欢闯荡,所以小时候的生活在村里还算好的,能吃到用精美的纸包裹起来的饼干,很多同龄的孩子羡慕不已。

变故发生在1999年。那一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突然被查出来患有肝癌,为了给父亲看病,家中欠了1万多元,那是一笔不少的外债。父亲去世前,为了不再增加负累,特意叮嘱我们用院畔上那颗老槐树给自己做副棺材。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父亲去世家里要办丧事,按照农村风俗是要杀猪待客的,那时候家里养了两头猪,但是母亲执意不同意杀猪。母亲的话到现在我都还记得,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女人气冲冲地对长辈们说:“走的人走了,活的人还要活。”直到我自己开始成为一家之主,我才理解母亲在失去依靠时的那种无奈和艰难。

父亲去世后,我们度过一段很艰难的日子。我到了结婚的年纪,弟弟妹妹在上学初中,家中还有外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一直体弱多病,庄稼地里的活对她来说太苦太重,但她又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靠着给别人做鞋、做衣裳进行变工(互相帮助干活),勉强度日。

生活很难,但有一件事母亲却很坚持,那就是叮嘱弟弟妹妹要读书,只要念得好,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但后来弟弟妹妹看见母亲一个人撑家实在不容易,初中毕业后都辍学了。

大概有3年时间,日子就慢慢变好了。母亲40出头便守了寡,我们作为子女也劝说她再找个伴,她却严正地拒绝了。“最难熬的日子咱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找日子好了这事情你们以后就别提了。”从那以后,家里再没提起过此事。

不想让子女操心

每每问起都说“好着哩”

我们兄妹三人陆续成家,如今都生活在延安。有了孩子后,母亲从老家来给我们带孩子。如今我和弟弟家的四个孩子都大了,她却执意要回老家去。母亲给我们的理由是在延安待不住,但其实我们心里知道,她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

逢年过节,她总要打来电话问是否回家,如果到了约定回家的日子,即便天黑了她都会站在院畔上等我们回家。有一次我回榆林办事,提前告诉了母亲,但因为路上堵车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回家,在电话中叮嘱她不要等我了,等我回家都晚上10点了,她还一直热着饭等着我。

母亲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她也不愿意麻烦我们,每次问起都说“好着哩、好着哩”。她常常教导我们“人穷志不穷”“再穷也不能犯事”,我很好奇她这样一位农村老太太哪里学来这些大道理,她却笑笑说,这都是生活的教训和经验。

人只有自己当了父母后,才能真切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我知道母亲那些年很难,但是很少会去细想这些事,现在回想起来,更觉母亲太不容易了。

记者手记:

访谈期间,回想到母亲所经历的种种,铁铮铮的陕北汉子几次落泪,能感受到他对母亲辛勤付出的那种心疼。他谈到很多关于母亲的事情,这些事情普通到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做过,但也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做。其实,哪一位母亲不是这样,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用这种笨拙的方式护佑着自己的孩子。

华商报贺秋平 整理

如果您想分享关于父母的故事,欢迎下载二三里客户端参与发布,也可与我们联系,电话13992129753(微信同号)或者0911-2214433。

关键词: 我的父亲母亲 印象最深 生生不息 陕北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