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从江苏横溪引进的小西瓜,都拳头大小了,再过一个月就能上市卖个好价钱!”4月23日,洛南县宁农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江洪从大棚瓜田藤蔓中托起一个西瓜,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横溪小西瓜是苏陕合作推广的一个重要项目。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将横溪西瓜引进栽植试验示范研究项目列入项目规划,累计投入资金420万元,在洛南县古城镇建设宁农瓜果蔬菜产业园,引进江宁先进的农业技术,试种推广“小兰CC010”“苏蜜8号”“苏蜜1667”3个品种。从2020年开始,横溪小西瓜在洛南县落地生根,由最初的50亩发展到今年的600余亩,种植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

引进新品:科技赋能攻克“水土不服”

洛南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群众有种植西瓜的传统习惯。但因当地西瓜品种差、种植水平低、露天栽培等因素,结出来的瓜个大、皮厚、空心、纤维多、糖份低,从而导致市场销售不畅,瓜贱伤农挫败了群众的致富信心。

“让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步伐。”江宁区挂职领导和干部时刻牢记自己重任在肩。

2020年4月初,由江宁区对口帮扶洛南县联络组牵头,南京绿桥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出资,在古城镇高塬村、中联村建设优质瓜果菜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个小、皮薄、味甜、瓤红或黄的小西瓜。

“说实话,当时谁心里都没底,就连群众都说这是‘胡弄哩’,南方的品种在北方根本就不适应。”当初李江洪的担心不无道理,南京气候温暖潮湿,洛南空气干爽,早晚温差大,“我敢赌的原因是有苏陕协作项目支持,江宁的科技团队也给我吃了‘定心丸’。”

说干就干。憋着一股子劲的李江洪决定吃一次“螃蟹”,他广泛发动亲戚朋友和周边群众成立了合作社,吸纳了30多户瓜农,开始抱团发展设施农业。今年年初,李江洪又拉着江宁来洛南投资的夏信荣和从江宁返乡创业者张亚锋成立现代农业科技公司。

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风险,农作物可能因“水土不服”绝产绝收。为了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江宁区专程委派小西瓜种植专家赴洛南县传经送宝,他们和当地科技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从放线、培土、施肥、装营养袋等各个环节进行示范操作,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

李江洪告诉记者:“到江宁考察时听了专家讲课,我才有了信心。这两年种植的西瓜供不应求,而且市场行情很好,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余人。”

科技赋能,南瓜北移试种成功。2020年,洛南县农宁瓜果菜专业合作社50亩试验田生产的横溪小西瓜,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当年收益75万元,2021年收入107万元。

大棚吊栽:土地利用价值“吃干榨净”

对于现代农业产生的可观效益,洛南县古城镇中联村支部书记吴向阳表示心服口服:“我们村9个组1711人,过去以小麦、玉米、大豆和中药材种植为主,一年下来除去籽种、化肥、农药等,群众是‘连身转’,收成和投入基本持平。没有想到种植横溪小西瓜效益这么好!”

有了成功的种植经验,李江洪把目标锁定到亩均效益上。通过江宁区专家技术指导,外出现代农业基地“取经”,李江洪开始探索大棚吊栽模式。

“设施大棚投入成本大,我们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效益最大化,让一亩地结出三亩地、五亩地的西瓜。”李江洪胸有成竹地说。

大棚吊栽,把土地利用价值“吃干榨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洛南县宁农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由试种一棚两行栽种西瓜“顺地爬”,到一棚四行立体吊栽西瓜,其产量和收益翻了一番。

事实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大棚栽种西瓜的效益上得到体现。李江洪扳指头算着增收账:“每亩栽种西瓜850苗,每苗结瓜3个,每个瓜卖15元,一亩地收入三四万元,纯利润2万余元。”

在中联村产业园区,记者看到数台机械来回穿梭,挖沟埋管、拓路奠基、运土整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道路两旁,一个个白色的钢管大棚整齐有序,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大棚瓜田里,笔直的铁丝整齐地固定在钢管架上,刚刚起蔓的瓜秧顺着铁丝爬向空中......

“苏陕协作资金投放到镇上,由镇上负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村上以每棚2000元租金出租给群众种植西瓜和西红柿,降低群众发展产业投入成本。”站在工地上,吴向阳看到村上果菜产业的强劲势头,兴奋之情难以掩饰,“这些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再发展,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积累2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00元。”

产业振兴:生态瓜菜贴上“绿色标签”

由50亩、220亩到600亩,洛南县培育的横溪小西瓜,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张,市场的品牌效应也愈加响亮。

“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吃过那样甜的西瓜。去年,西安亲戚来洛南吃了横溪小西瓜后,最近一直打电话问采摘时间,他还要带朋友前来购买。”洛南县退休干部李先生坦言。

据介绍,传统西瓜根系病虫害较为严重,每种一年就得倒茬,因而在许多瓜果基地出现“一地难求”现象。但是洛南县西瓜种植却巧妙破解了这一难题。“洛南县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我们在采用南瓜苗、西葫芦苗嫁接西瓜的基础上,开发利用食用菌废料、秸秆、牛粪等生产有机肥,实行无土栽培原生西瓜苗,生产出的生态西瓜,其瓜瓤更红,糖分更高,口感更好。”夏信荣说。

乡村振兴看产业。生态瓜果蔬菜贴上了“绿色标签”,成为苏陕协作项目的一张亮丽“名片”。由此,小西瓜、西红柿种植在洛南方兴未艾,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在洛南县宁农瓜果蔬菜产业园,务工的群众蹲在地头不停地忙碌。16户承包户正在大棚里为苗木打头、挂蔓。

高塬村一组杨菊芳的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带着三个孩子,从2020年4月开园至今,一直在园区务工,两年收入4万元左右。她说:“在这里务工不但轻松,还能照顾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家住三要镇杨村的张博,是跨镇创业的一个带富典型。在新租的14个大棚里,他猫着腰打理正在开花的西红柿。“过去一直在外漂泊,回来想创业没有门路,今年政府投资建大棚,我抓住机遇租赁经营,争取打个翻身仗。”张博说,“14棚新品种西红柿亩产30000斤,每亩纯利润15000元没有问题。目前,我已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多人,计划明年再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

引进一批项目,带富一方百姓,让洛南群众通过苏陕协作项目增收致富,是江宁区党委政府和历任挂职干部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今后乡村振兴中,我们联络组将持续发挥项目协作、技术支持、产品推介等作用,促使南京更多项目落户洛南,把洛南种植的横溪小西瓜推向大市场、实现高收益,助力洛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洛南县委常委、江宁区挂职洛南县副县长姚猛说。

通讯员 张宏 廖娟

关键词: 专业合作社 增收致富 水土不服 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