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明日预计开展新一轮全民核酸,现为志愿者排班8-11点,11-14点,14-17点,17-20点,20-23点,请大家认领时间段,参与核酸检测!”每天晚上大东区上园街道俪城社区志愿者工作群里都会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部署。自疫情发生以来,社区的广大志愿者们始终不曾松懈一刻,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与随时更新的居民情况,始终坚持全力以赴,不言苦,不言累,每晚在志愿群里抢着第二天的“服务工作”。
当辖区被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刻起,广大志愿者便以“防疫战士”的身份开启了疫情防控勤务工作模式。疫情排查员,为保证排查任务时效性,第一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一句话反复说、反复讲,一栋楼爬了一遍又一遍,谁家有几口人,哪个是外地人,都谙熟于心;核酸助采员,协助社区组织居民有序开展多轮核酸检测,为确保应检尽检,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居民下楼参加核酸采样,遇到老年人、残疾人,携手搀扶进绿色通道;物资配送员,为保障居民的生活物资充足,夜以继日统计所需物资情况,挨家挨户送至居民家中。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充分发挥着志愿服务精神。
“作为志愿者,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像太阳般耀眼,‘细碎’得容易被忽视,但正是因为这无数份的‘细碎’,铸就了守护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满天繁星”。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有一位残疾人志愿者,连续“在岗”20多天,每天拿着自己录音的防疫小喇叭,凭借着熟悉的路线,穿梭在园区各个角落里。来自浑南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棋盘山分中心的志愿者祝鑫龙接受采访时说“每天早上五点钟到六点钟就上岗,晚上所有事情处理之后要到九点多才能回家。工作虽然辛苦、疲惫,但是为了战胜疫情,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民意所指,就是“志愿”所向。像这些“繁星”般的志愿者,遍布在大东区的角角落落,都在默默为居民提供着服务,用责任和行动擦亮志愿底色,用担当和奉献彰显志愿力量。
(华商报记者 赵增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