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爱龙是一名画家,1970年出生在安康旬阳,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随后在印刷厂从事设计工作。1997年边爱龙奔赴上海和深圳等城市,从事美术教学,2019年,边爱龙为照顾生病的妻子回到安康,从始至终,边爱龙未曾放弃过练习书画。

自幼对画画充满兴趣,母亲期望如期实现

4月10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来到边爱龙家中。据悉,1970年3月,边爱龙出生在安康旬阳一个叫丁家沟的地方,住在山间大山的他,五六岁时就常常用木棍在地上涂鸦。边爱龙回忆道:“那个时候就觉得风景很美,尤其是雨后,薄雾笼罩在山间沟壑,当时就特别想记录下来。”

在母亲眼里,边爱龙喜欢画画是一件好事,自然,母亲也期望边爱龙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碍于当时的农村条件,边爱龙很难有学习画画的机会。

(边爱龙[右]与刘文西[左])

终于经过不懈努力,1989年边爱龙成功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师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母亲的愿望也如期实现。回忆起学生时代,边爱龙展示了一幅当年的写生作品《冬天》,画中一位戴帽老人微微垂下了头。这副作品创作于1992年12月23日,距今已有30年的岁月。

(作品《冬天》,创作者,边爱龙)

边爱龙回忆说:“当时为了创作一幅油画,专门为一位关中的八旬老人作了这幅写生,暖阳下,老人有些打盹,我就画了下来。”对于边爱龙而言,每看到这幅《冬天》,总能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创作心态,也让他无比珍惜。

毕业后奔赴沿海城市,未曾舍弃书画练习

1993年,边爱龙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随后返回安康在一家印刷厂负责设计工作。尽管工作忙碌,边爱龙依然坚持每天下班后练上几笔。1997年,随着国企改制、下海潮兴起,边爱龙从印刷厂辞职,奔赴深圳打拼。“好不容易上了一趟学,我觉得我学了这么多年画画,总不能就这样抛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生活。”边爱龙解释道。

在深圳、上海打拼的十几年里,边爱龙在装修行业从事平面包装设计以及立体三维设计,随后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边爱龙讲:“除了工作以外基本上都在画画,平常也没有其他爱好,偶尔拍拍照记录下风景。”

采访中,边爱龙现场以竹为题作画,运笔行云流水、铿锵有力。边爱龙一边作画一边介绍道:“竹作为‘四君子’之一,深受人们赞扬,又有节节高升之意,人们都喜欢把这类字画挂在客厅或者书房。”

落款题字时,边爱龙讲述了自己练习书法的经历:“书与画往往分不开,过去我作画都是找别人帮我题字,直到有一次我让一位老师傅帮我题字,老师傅不小心给题错了字,一幅心血就这样毁了。”虽无责怪之意,可边爱龙心里也是好一番心疼。

自那时起,边爱龙开始自己练习书法和刻章,如今已是炉火纯青。

给爱妻看病售卖字画,他说路总要走下去

2019年,边爱龙的妻子不幸染病卧床,为给妻子看病,边爱龙便和妻子住在了城区。十几平米的门房便是边爱龙的画室,桌上、墙上、柜子都满是字画,预计有上千幅。

边爱龙笑着说:“说实话这不是我的理想画室,但是也很感谢单位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住所。”近两年,为给妻子看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尽管社保报销了不少,但是仍然是一笔负担,孩子又尚在外地读研。

边爱龙讲:“原本打算继续回沿海城市打拼,可这两年又受疫情影响,很多计划都落了空。”一方面想融入生活,证明自己的作品能否被大众所接受,另一方面为补贴家用、照顾生病的妻子,边爱龙便拿出自己八九十年代收藏的书籍、典藏以及自己的字画摆摊售卖。

“人生百态,都很不容易,但人活着,路总要走下去。我对我的字画还是比较满意的,很多都是展示安康本地的特色文化,我也希望能为安康的文化弘扬出上一份力。”

据了解,安康知名书画纂刻家赵承钜评价边爱龙的作品为“巴山传神、汉水写照。”

边爱龙讲,自己的妻子如今病情已有明显好转,悬着的心也算暂时放了下来。“下一步等疫情稳定了我还是准备去打拼,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才50来岁,在字画这一行我还要不断研习,另一方面我想继续把安康的人文、风土弘扬出去。”边爱龙补充道。

边爱龙的挚友陈先生这样评价他:“从艺术的角度上讲,边爱龙虽为刘文西大师的学生但一直很谦逊,自己对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追求,虽身处逆境但对艺术的道路不迷茫、不盲从。正如其人生信条:传承、 博爱 、勤学 、卓越。”

(边爱龙,汉族,陕西安康旬阳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工艺美术设计师、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绍兴市画院特聘画师。)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相关视频链接:凡人故事|一生未曾放弃书画的他说:“人生百态,路总要走下去”

关键词: 西安美术学院 沿海城市 设计工作 如今已是 行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