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提起消防员,很多人第一时间在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在火海中冲锋陷阵的身影。其实在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还有两支水上精兵——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和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守护岛城海域平安稳定。11月9日是全国第31个消防宣传日,昨天,记者近距离接触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和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揭秘“水上蛟龙”是如何“炼”成的。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开展攀登金属拉梯训练。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

每周两次登岛训练

2017年7月,青岛消防救援支队成立了水上大队,全队现有90人。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卢俊告诉记者,大队负责海域扑救和5平方公里内陆上消防救援工作。

“尽快熟悉海岛及周边海域情况,确保能在关键时刻快速扑救,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卢俊告诉记者,大队按计划每周出海两次,驾驶消防船去大管岛、灵山岛、竹岔岛等岛屿进行登岛训练,不仅实地测量岛屿码头的长度和吃水情况,还对船舶靠泊和系泊码头时水流等各项条件进行熟悉,同时对岛上建筑、地形地貌进行摸排,记录下火灾隐患。

“在海上开消防船巡逻,比在陆地开消防车难多了。”卢俊笑称,有一次,他们驾驶“青消一号”消防船试航到灵山岛海域附近,消防船没有贸然靠泊,而是让队员们乘坐小型舟艇,先对码头附近海水深度进行勘测,随后针对码头水流情况、航标设置以及是否存在水产养殖区等进行探察后,这才分析船舶停靠的航线及方式,最终确认了灵山岛码头具备消防船停靠条件。

卢俊介绍,水上的船只或者岸边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扑灭难度很大,且涉及人员较多,因为这些火灾大多与油有关。“‘青消一号’搭载2门遥控主消防炮和2门遥控副炮;‘青消二号’搭载一门加强炮、2门主消防炮、4门副消防炮。可远距离对起火点进行大流量覆盖,对火情精准把控。”卢俊告诉记者。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水上大队队员进行“打水带”练习。

“消防船上的消防水炮后坐力很大,每一次射击都会使船体移动。所以我们在射击过程中还要根据当日的海流、航位及航速情况,不断调整船体位置,才能在射水过程中找寻最佳角度。”卢俊说,若遇船舶发生较大火灾,水上大队会在火场外围利用无人机进行火情侦察和火情监控。无人机既能机动灵活地爬升到火场上空拍摄,又能对于现场重点区域进行跟踪监视和险情侦察。一旦海上没有信号,大队会选择使用卫星调制解调器实时采集到火灾现场视频,利用卫星回传,这样指战员们对整个火灾现场可进行全面分析,并据此制定完善的灭火救援计划。

卢俊告诉记者,大队每年会在内陆消防方面处置警情百余次,“随着人们消防意识提高,消防船目前还未投入实战,但我们会始终保持战备状态,为海域消防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

水域救援的“国家队”

“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组建于2018年10月,是适应‘大应急、大救援’细分领域的专职救援队伍。”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大队长徐天翔介绍,大队根据海域、急流、潜水等不同水域环境分为3个救援分队和1个保障分队,现有45名队员,都是面向全省消防员进行选拔,对体能要求高,要求有游泳和潜水等基础。大队的任务区不仅仅只在青岛,而是一支国家级的常备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准备听从命令,奔赴国内任何地区进行救援。

“我们会根据季节展开相应的训练内容,春季会在游泳馆训练游泳、潜水等基础救援技能;夏秋两季会在开阔海域或者湍急的河流中,练习绳索救援及舟艇营救等救援技能;冬季我们会在冰域上实战演练营救落水人员。”徐天翔说。

在极寒天气下,队员们下水救援时,面临最直接的危险——失温。2020年12月,队员们实施了一起冰域救援。因为内外温差,当队员们完成任务返回水面时,满脸都是冰碴子。可见,水域救援对于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之高。

国家水域救援青岛大队队员驾驶舟艇进行特训。

“消防救援队伍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灭火救援了,而是要在新形势下应对各种各样的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队以来,大队累计接处警百余次,抢救疏散群众114人,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保障。2019年5月,青岛一施工工地的地下区域发生大面积坍塌,徐天翔和队友们下到距离地面34米的地下区域完成搜救任务。2020年6月,青岛出现强降雨,城阳地区出现汛情,大队闻“汛”而动,通过救援舟艇展开救援,最终圆满完成抢险救援处置。

除了舟艇驾驶、水面救援技术、激流救人、水下救援等本领外,大队还会派出代表队员赴云南和海南等地,参加应急管理部组织的各项培训。徐天翔深知人在水里,是很难和大自然的力量抗衡的。“我们每次去大海里救人,就像跟死神赛跑,从大海手中抢人。人在大海里非常渺小,一定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每一天都是新考验,保护好这一方群众,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徐天翔感叹道。(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