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莱西高铁新城”5个月完成2280亩土地征迁,啃下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硬骨头”

——征迁下足“绣花功夫”,143家涉迁企业“零投诉”

土地清障搬迁是项目大提速、环境大改善、民生大保障、区域大发展的“先手棋”,也常常因为利益分配补偿问题导致矛盾纠纷频发多发,成为制约城市更新建设的堵点痛点,而历史遗留的老旧工业区搬迁更是难上加难:土地权属不清,涉及主体众多,时间跨度长,数据认定难,历史遗留问题多……

但在莱西高铁新城征迁过程中,所涉143家企业“零诉讼、零上访、零投诉”,5个月之内便完成了5大片区共计2280亩土地的征迁,拆除房屋建筑达28.83万平方米。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如此“平静”的征迁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据介绍,该区域位于莱西城区南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区域一度作为莱西核心工业区而备受瞩目。随着新旧动能迭代升级,大多数产能落后的工业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该片区成为低效闲置土地的重点区域,也是阻碍城市发展“难啃的硬骨头”。

而这一区域随着莱西高铁站的开通运营,人流物流愈加集中,区位优势逐步凸显,作为莱西城区的“南大门”,以莱西高铁站为核心,规划面积15.24平方公里、核心区3.94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应运而生,翻开了旧城新颜的“凤凰涅槃”篇章。

蓝图绘就,首当其冲的便是土地征迁。莱西以高铁新城建设指挥部为主体,下设9个作战小组,形成“1+9”工作机制,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状态,对照目标倒排工期、综合施策攻坚克难。

“你能想到的清障搬迁问题,在这里几乎都能遇到。”莱西市望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军介绍,该区域位于莱西城郊接合部,升值潜力巨大,涉及省管企业、市属单位、国有土地、村集体土地、宅基地和自建房等不同类属主体,甚至少数地块存在错综复杂的房地产隶属、债权债务纠纷关系,以至于土地征迁困难重重。

体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莱西清障搬迁干部便抢白天、战黑夜、攻节点,一级带着一级干,以上率下,与时间赛跑、同难题较劲,下足“绣花功夫”。

“今天虽然是休息日,我还是要去进行扫尾工作。”早上5点,武汉路片区工作组人员王学瑞就起床了,而晚上则是要常常工作到次日凌晨。“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状态。只要确保片区工作能够按照既定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保证搬迁户搬得顺利、住得舒心,都值得。”说着,王学瑞拿出工作笔记本仔细核对着片区住户面积。

看似只需填填单子写写字,“王学瑞”们实则承担着调查摸底、全面评估、协商谈判、协议签订等重要职责。说话间,王学瑞的电话一个接一个。

“忙时一天接打电话50余次,手机配有2个充电设备,24小时保持畅通。”王学瑞介绍,为做好搬迁协调和服务,每天要忙着与各部门、工作组等不同单位对接,自己的手机就是一部清障搬迁“热线”,而他就是一名“客服专员”。

这期间,既要“磨嘴皮子”讲政策,又要“掏心窝子”说道理。通过帮群众算“升值账”“收入账”和“环境账”,引导群众积极主动配合搬迁工作。一次次上门拜访,一次次促膝谈心,起初的抵触、不信任情绪在干部的沟通交流中逐渐烟消云散。

“一个清障搬迁工作组,就是一支突击队,一名清障搬迁干部,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陈军如此形容土地征迁中干部作用的发挥。

干部下沉一线为民实干,不是一味蛮干。在土地征迁中,莱西市下足“绣花功夫”,创新性设立要素保障组,具体负责土地清障搬迁政策研究制定及法律保障等,邀请法律顾问、评估公司研究确认初步评估结果,共同解决土地清障搬迁工作中相关法律政策问题;成立城市更新法庭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对案件实行“一体化”办理,做到城市更新建设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切实保障群众权益。

“我同意签字,是因为你们工作人员的真情打动了我。”隆地达建材负责人说。针对项目方疑虑,片区工作人员多次带领测量队、评估公司进企业,对企业的设备开展科学合理评估,对土地及房屋使用面积进行再测量,过细每一项补偿方案;对企业负责人无法到场的实际情况,由专业律师团队为其整理制作了一整套的规范化授权委托文书,及时反馈、研究对方需求,让对方感受到片区工作人员的担当和务实,在没有突破相关补偿标准下,顺利完成签约。

机关干部敢打硬仗、巧干硬拼,阻碍城市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梗阻被打通,群众的获得感也随之不断提升:望城街道后塔社区美丽宜居乡村安置区二期交房,建设完成安置房200套,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草泊社区仅用10天时间,便完成258套房屋签约,签约率达100%;夏屯和隋家屯签约率分别达98.15%、99.03%,天津路以北夏屯改造区域和隋家屯改造区域内地上房屋全部清零;城投财富广场等一个个民生项目、发展项目全力推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通讯员 魏康 高欢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