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寇可往,我亦可往”豪情背后是对家人的亏欠 崂山扫黑民警讲述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一名犯罪嫌疑人(中间蓝衣者)被抓获后,扫黑民警带他乘船返回岸边。

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扫黑民警抓获。

提到扫黑和扫黑警察,很多人会想到那些殊死搏斗、争分夺秒、斗智斗勇的场景。

与黑恶势力较量,不仅要生死相搏,更多的是殚精竭虑。

黑社会性质组织大都在所在区域、行业领域盘踞多年,形成特定的利益群体和稳固的“攻守同盟”;很多组织成员多次受过打击处理,面对调查,已经是“滚刀肉”;很多受到侵害的群众往往不敢指认,有的甚至已经远走他乡。

扫黑,不仅考验着每一个民警的胆识与谋略,更是一份常人难以想象的奉献与牺牲。近日,记者走近崂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扫黑民警,听他们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婚前一个月 他在抓捕涉黑头目现场打头阵

2020年8月,青岛某小区,崂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陈晓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前往成都执行抓捕任务。

虽然不到30岁,但他早已习惯了奔波。哪里有犯罪嫌疑人的线索,他就赶往哪里。但这次抓捕,让陈晓不免有些紧张:他要参与抓捕的是一个涉黑组织的头目王某。

头目落网,是涉黑案件侦破的关键一环。如何确保抓捕的万无一失,是陈晓和同事们一直在思考的。出发之前,崂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专案组经过研判,已经做足了前期工作。抵达成都之后,陈晓和同事们立刻联系当地警方,到王某可能藏身的地方摸排。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之后,他(王某)自己感觉到被盯上了,潜逃到成都,平时深居简出。”陈晓称,他和同事们经过三天的摸排后锁定,王某藏身在一栋高层住宅17楼。

一张抓捕的大网就此展开。陈晓主动请缨,担任抓捕组第一梯队成员。第一梯队,也意味着要替所有战友扛下不可知的风险:王某可能随身携带凶器,他在“江湖”上和人真刀真枪比试过,这次落网意味着终结,谁也无法确定王某会不会拼命反抗;王某藏身17楼,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冲动之下作出极端举动。

这一切,都是陈晓即将面对的。很多人不知道,陈晓还有个身份:一个月之后,他就要当新郎了。“走之前,我只说要去出差,没敢告诉未婚妻这次有多危险。”陈晓称,他深知她的温柔体贴,正因为如此,他不想让未婚妻担心。

抓捕之前的那一分钟,陈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浑身肌肉开始绷紧。当同事设法敲开门后,睡眼惺忪的犯罪嫌疑人出现在大家面前。陈晓和同事们一拥而上,将其制服并戴上了手铐。

一个月后,抓捕时目光如炬、身形矫健的陈晓,换上了笔挺的西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出现在婚礼现场。他,有了自己的家。其实,他已经守护过无数个家庭的平安。这份守护,日后还将继续。

用扫黑剧片尾曲鼓劲:

墙,推倒了就是桥

2021年8月,电视剧《扫黑风暴》在央视热映。

崂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民警周楚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部剧的片尾曲。

“没别的,就是想给自己鼓劲!”周楚说。他和同事们当时正在侦办一起涉黑案件,相对容易的工作之前已经全部完成,案件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他和同事们每天早出晚归,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回到办公室,经常是一躺下就睡着了。

越接近核心证据,越是劳累:周楚和同事们面对的这个涉黑组织,和《扫黑风暴》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在所在区域、行业领域盘踞多年,团伙成员即使落网了,也在观望徘徊、举棋不定,坐观事态变化发展,意图“谋定而后动”。除此之外,组织的外围人员和相关利益方正试图隐匿或者毁灭证据,制造障碍对抗调查。更重要的是,很多受害人经不起暴力的威胁,不愿再回忆当时的事情,或者干脆远走他乡。

根据《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黑社会性质组织有组织特征、经济特征、保护伞特征和危害性特征四个成立条件。必须在四个方面获取关键证据,才能把组织成员们送上审判台,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周楚侦办的这起案件中,关键的受害人胡先生不敢出面,一是害怕自己被单位追责,二是害怕被报复。周楚正在想办法时,副大队长伸出了援手。他和同事多次上门找到了胡先生,经过反复劝说,用诚意打消了胡先生的顾虑。

胡先生的关键证词,和物证、监控等构成完备的证据链条。除此之外,胡先生还提供了很多公安机关不掌握的信息,让警方在深入侦办案件时少走很多弯路。

上门劝说的不仅是刑警大队主要领导,分局主要领导也经常出面协调劝说。从一开始的故意躲避,到配合,再到主动提供线索,受害群众的态度,让从警10多年的周楚心生感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拳锋所向,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强大意志。黑恶势力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人们无不对它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但是,黑恶势力犯罪,会给群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正因为如此,作为公安民警,要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从严惩处的高压态势;贯彻“打深打透”要求,推进“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力求除恶务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把扫黑除恶当成一项值得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事业,才能把受害群众的顾虑打消。墙,推倒了就是桥。

“寇可往,我亦可往”

豪情背后是对家人的一份亏欠

2021年5月,《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落实依法治理、系统治理责任,要求各部门加强联动,形成治理合力,持续提高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务求实现常治长效。

警察办案,讲究证据。黑社会组织由于成员多,犯罪次数多且根深蒂固,要取得过硬的证据,民警和落网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会经过多次“交锋”。由于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在看守所,审讯都在这里进行。

每天在路上来来回回,必会耽误宝贵的时间,案件的侦办等不起。“犯罪嫌疑人能进,我们也能进去!”为了尽快取得突破,专案组民警决定,在看守所内设置临时住所,这样可以每天专心致志参与审讯。

这份“寇可往,我亦可往”的豪情背后,其实是一份牺牲。进入那扇铁门,意味着和亲人隔着几十公里,不能相见。民警赵勇的妻子当时怀孕9个月,身边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赵勇只能把照顾妻子的重任委托给丈人和丈母娘。赵勇的同事蔡超长期奔波在取证、提审的一线,身体已经亮起红灯,他却已经提前备好了药,主动请缨加入驻所办案队伍。

民警刘祥在那次办案过程中,也参与调查、审讯、整理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很多人不知道,刘祥下班后,经常不回家而是直奔医院。他的父亲身患胰腺癌,每天更多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是刘祥的妻子。刘祥只有晚上才能守在父亲身边,他想让父亲知道,儿子工作再忙,也没有忘记这个家。

“我们的民警相对年轻,每名参与扫黑除恶的民警,都在专项斗争中得到洗礼和历练,有了全新的成长经历。”崂山公安分局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有的青岛市民,可能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却时刻在为岛城守护平安捍卫光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扫黑除恶的铮铮誓言,在这场斗争中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刘卓毅

(根据办案要求,扫黑民警系化名)

关键词: 看不见的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