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无声,岁月有痕。穿越千年的智慧,在信念中永存,文化遗产是社会进步的载体。它凝结了民族智慧,体现着民族精神,同时它浸润着匠人匠心的民俗技艺和古老非遗文化,也都在散发出新的光彩。宝鸡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这片神奇的土地诞生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不少绵延不息的文明传承。从巧夺天工的西秦刺绣到匠心独运的木板年画,从鲜明亮丽的凤翔泥塑到古朴神秘的社火脸谱,这些”国字号“非遗。今天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带你走进宝鸡市凤翔区木板年画,一起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始于唐宋的民间技艺,木版年画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

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文字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1507年。鼎盛时期,凤翔木版年画有十多家画局、一百多家生产作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至1950年,凤翔木版年画尚有六百九十多种,最盛时年产销量达600万张。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开始年画改革,凤翔木版年画被当做“四旧”抛掉,60年代,凤翔木版年画濒临灭绝。2006年,凤翔木版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木版年画一直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销售。在当地,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作坊,都给自己取名立号,成为画局。据邰氏祖案记载,明朝期间,当地就有八户人家从事此项技艺。经过长期传承,邰氏的画局名称经历的“万顺”“荣兴”,在民国期间,改为“世兴”。

邰伟伟说,凤翔木版年画工艺,大致分为起稿朽样、定稿、备版、贴版、錾版、渗油、刻版、洗版、号色、填色等工艺流程,每一道工艺流程都是纯手工进行。邰伟伟说只有这样用传统的工艺流程,一刀一笔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年画,那才是真正的木版年画。

放弃高薪返乡继承,不能让“非遗瑰宝”从我们手里消亡

邰伟伟是凤翔木版年画,第十六代传承人,也是该县唯一坚守,纯手工木版年画的“80后”。他放弃高薪毅然返乡,继承祖传,他表示决不能让“非遗瑰宝”从我们手里消亡。

邰伟伟说,以前在深圳做销售总监时候,一个月收入上万元,而现在做木版年画一年才挣几万元。有时候他也想过放弃 ,但想到家族已传承了一千来年,不管情况再怎样,也不会让它在他手里给放弃。

刻版是年画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刻版追求线条的匀称和美感,一要做到稳,二要做到深,这对制作人的体力和专注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邰伟伟说。印刷和上色也是制作年画的关键步骤。印刷时,制作人要做到拽纸、推纸和用墨均匀。凤翔年画以套版印刷为主,手动填色比较少,但为了追求较好的观赏效果,邰立平有时也会进行手工填色。

现在,邰伟主要致力于将传统木版年画和其他文化艺术相融合,为木版年画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创新凤翔木版年画的样式。此外,邰伟还将地域元素与木版年画相结合,加强凤翔木版年画和其他地区年画的交流,创作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的作品。

传承发扬《凤翔木版年画》多次作为特种邮票发行

凤翔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祭祀画、谷雨画、春牛图、戏文画、吉祥画、风俗画等。祭祀画主要用于过年时人们祭祀神灵。到了谷雨节农户都要张贴谷雨画和春牛图。谷雨画是驱邪镇宅,令毒虫远避的镇物。春牛图上印有当年的二十四节气日期,能起到指导农事的作用。而大量的戏文故事画和祈福纳祥画则构成了凤翔木版画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的主体。此外,描绘当地风情习俗和生活场景的风俗画也占有相当数量。

木板年画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对比强烈,形象丰满逼真。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其局部粗细搭配、构图饱满,套金套银后富丽堂皇。

国家十分重视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系列邮票第9套,由中国邮政于2011年1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这是凤翔民间工艺美术品继"泥塑马"、"泥塑羊"之后,第三次登上"国家名片"。

华商报记者董晓明 编辑 汶威承 刘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