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张孝林今年67岁,他是武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堂竹编技艺传承人,也是咸阳市工艺美术大师。他从18岁开始从事竹编,近50年来,用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近年来,他成立合作社,给500多人传授竹编技艺,促进残疾人就业。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张孝林的故事。

3月29日,在武功古城油菜花旅游节的集市上,张孝林一边编织着小篮子,一边跟围在摊位前的顾客攀谈,他用藤条编织的篮子、花瓶、帽子等工艺品非常精巧,引起了不少游客的兴趣,不断有人称赞,“这师傅手真巧”。

张孝林说,自己童年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身体留下残疾。编竹编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自己的父亲就精通这门手艺,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到了18岁的时候,由于身体不便,不能从事其他工作,便开始跟着父亲编竹编。

“我跟父亲学艺两年,我父亲就去世了,家中一下失去了顶梁柱,我们兄弟六个只能靠着这门手艺过活。那时候我们主要编农具,像背篓、簸箕这类的。每天干活干到晚上12点,早上五点又起床接着干,非常辛苦。好在我有几个兄弟帮忙,我们流水线作业。靠着竹编的手艺,养活着一大家子人。”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张孝林泪眼婆娑。

由于待人诚恳,手艺也好,张孝林的名声逐渐响亮起来,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一家竹编合作社,社员多是残疾人,他给社员们传授竹编手艺,希望他们能通过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合作社主要做藤椅,前后教了500多人,有些人学会之后就在自己家里编,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产品。”

张孝林介绍,前些年,他还接过不少“大工程”,在咸阳、渭南等地,亲手编出过直径6米、高10米的巨型藤编花篮,受到不少好评。但近年来,他已经没有力气接这种活了,转而做一些精巧的藤编手工艺品。“篮子、瓶子、帽子、动物……不管你想要啥造型,我都能给你编出来。”张孝林自豪地说。

“现在,家里生活条件好了,我们老两口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我今天赶赶集市,一会去接外孙女放学。孩子们都嫌我太累,劝我别编了,但我编东西图的是个爱好,不为挣钱,有个事情干心里畅快。”张孝林说,作为竹编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学习的人不少,只有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华商报记者 杨宁 编辑 牛佩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