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先生,要报纸吗?来份华商报吧……”每天晚上,在安康城区东关这一片区,人们总会不时地遇到卖报人刘虹骑着自行车,手提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一沓报纸,看到来往行人都会上前询问是否买报。20年来,她将华商报卖遍安康的大街小巷。

谈起当初选择卖报的原因,“那时是2002年,当时也是在家闲着,于是想找一份工作,正好赶上当时华商报招聘送报纸的员工,当时想都没想跑去应聘。”刘虹回忆者说道,在2002年的时候华商报一份报纸售卖1块钱,当时我卖出去一份能赚4毛钱左右,一天下来能买二三十份,一个月工资有三四百多,这工资在现在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零几年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后来到了2010年前后,街上的报刊亭随处可见,街头卖报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据刘虹回忆,华商报报刊当时也是很受欢迎的,每天发行量很大,安康过往行人基本都会买一份。那时候报纸还是从驻站报社领取,当时和刘虹一起卖报纸的有好几个人。如今随着网络的兴起,不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也在新兴力量的推动下创新改革。传统媒体更是受到这股力量冲击,尤其是报刊行业,渐渐被新媒体取代。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去购买报纸,因为在大家看来手机、电脑就能看到的新闻资讯,为什么还要花两块钱去购买一份报纸呢?

谈到这里,记者从刘虹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丝惆怅,于是便好奇地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你还要坚持做下去呢?”

谈到此事,刘虹笑着说道:“我卖报纸20多年了,虽然这份工作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每天我能从报纸上看到很多新闻资讯,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所以那时候每次将报纸送到客户手中,自己内心也有一种成就感,所以越干越喜欢上这份工作了。”

据了解,刘虹选择坚持卖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的父母。起初的时候,父母对于刘虹的这份工作就很支持。刘虹当时白天在缫丝厂上班,晚上兼职卖报纸。然而这样的工作坚持了两年,由于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刘虹不得不辞掉了缫丝厂的工作,白天在家照顾父母,晚上出去卖报。对于刘虹来说,卖报纸收入虽然不高,但是占用的时间少,这样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好父母。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刘虹与东关片区的很多商铺的人都很熟,冯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我都认识她快十几年了,我在这里开店都三十多年了,华商报才开始发行的时候她就在给卖报纸,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的。”市民冯先生谈到刘虹时说道,在安康城只要有夜市的地方就有她,如今看报纸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她就是能做到让很多人愿意去买这份报纸,这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曾经大街小巷的报刊亭已然从街头消失,那些走街串巷的卖报人也越来越少,而刘虹也成为旧时光里的一道缩影。正如她所说:“虽然现在是新媒体时代,但这份工作始终要有人来做,只要有人看报纸,我就会将这份工作继续坚持下去。”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李晨晨

关键词: 大街小巷 走街串巷 还有一个 坚持下去 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