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正在忙着走亲戚的邹友凤接到顾客订单,他放下眼前的热闹,赶忙跑到农户家里去收腊猪腿,在送去客运站让客车带给顾客,希望能及时满足顾客心里想念的年味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邹友凤个头不高,很瘦,但看上去十分干练,精神,或许正是凭着这一股子干劲儿,今年34岁的他是放弃了西安的工作,带着对家乡的感情回到了紫阳,成为了一名“新农人”。用短视频推广家乡的农特产,做生态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紫阳毛坝镇观音村的乡间,清新干净的空气扑面而来,农房整齐的外立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暖阳配上轻风,让人神清气爽,在乡间小道上与邹友凤边走边聊。

“我大学是学医的,大学毕业后我的首选还是留在了西安,在药店、医院都干过,也卖过保险,做过美团外卖。”谈起过去,邹友凤打开了话匣子:2014年,邹友凤毕业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也做了很多医学相关的工作,但他始终不是很热爱医学,加上母亲年迈多病,就选择回乡发展。

2019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他发现农村的面貌变化显著,道路四通八达,很多家里都有了小车。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的人气却不怎么样,大多数人家里都是老人留守,这更坚定了他要留在家里陪伴父母的心。

一开始,邹友凤自己也不知道回乡的发展方向,一次,他随手发布一条帮朋友买特产的短视频,没想到视频下方有网友留言要购买特产,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了发展方向。从此邹友凤在名为“硒乡阿亮”的短视频账号上经常发布自己去大山里寻找农特产的内容,时间久了,关注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创业初期的邹友凤因为缺乏经验,也遭遇了失败和否定。据邹友凤回忆,收特产的初始阶段,因为自己缺乏对农特产的鉴别,导致收购的腊肉品质不一,有的腊肉过咸,有的腊肉因为熏制时间短,导致顾客收到时有些变味。当收到顾客不满的反馈时,他愧疚又懊恼,后来经过积累,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户供货来源,品质也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

经过不断的坚持,邹友凤在推广紫阳农特产上有了一定的业绩。当地的干豇豆、高山土豆、腊肉、麻糖、紫阳蒸盆子等都很畅销。他还与朋友一起开办了生态养殖和家庭农场,在他们的基地里,种植着香椿,林下散养着土鸡。回忆一路走来的不易,邹友凤说:“刚开始的半年,真的太难了,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很大;而且那时候做短视频,很多亲朋乡友是不理解的,受过很多嘲讽,也被看不起过;最重要是父母也不支持,他们认为花了大价钱供我上大学,我就应该留在大城市发展,有个体面的工作。所以那时候很煎熬,几度都想放弃了。”

据邹友凤说,从开始到现在,做短视频一直是他一个人,从文案、拍摄、剪辑到运营,从随意拍到最后精良的视频,也是一步步自学来的。“做自媒体很累的,远远没有想的简单,每天去大山里寻找特产,送货、快递,然后将这一切记录下来,让大家看到真真切切的特产来源,也为山里的农户找点销路。”

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邹友凤骑着自己的小摩托,穿梭在紫阳的不同村镇,有些偏远地方,他就背着小背篓靠着两条腿去走。邹友凤表示,生活很苦,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只要顾客需要,他都会尽力送达。在外奔波一天都精神满满,然而晚上归家后,只剩下躺下的力气了。

如今,邹友凤更加坚信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他们打算做好抖音电商,在春季香椿上市前,可以完善生产线,让附近的农民参与采摘和包装,这样既有利于香椿的线上销售,也能让农户增收。同时,加快家乡农特产的发展,让农特产标识化,让更多特产可以挂上小黄车,走向全国。

邹友凤说,现在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留在农村的多是老人与儿童。但是,随着一系列惠农、富农、助农政策的铺开,这样的情况正在逐渐发生转变。乡村振兴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还要留得住青年人才,他希望更多有能力、有素质的青年回归乡土创业,能与家人一起共同打造幸福生活。

邹友凤是返乡创业的鲜活案例。他大学毕业,在大城市里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想要留在城里扎根成为“新市民”也并非难事。但他还是选择了返乡创业,不是因为在城里“混”不下去了,而是因为农村也有更为广阔的一片天。我们看到,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在自己的努力下干得有声有色。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刘青

关键词: 发展方向 西安医学院 也不知道 幸福生活 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