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陈志伟

商场里涌动的人群、餐厅外等候叫号的长队、各大景区如织的人潮……红红火火的消费市场,为兔年的发展开了个好头,人们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数据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青岛市监测的62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02.18万人次;各大景区实现营业收入3110.22万元,同比增长32.35%。同期,青岛市监测的50家星级饭店床位出租率18.49%,同比增长3.0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100.13万元,同比增长48.22%。春节假期七天,青岛市十大重点监测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6.8亿元,日均较年前增长39%。

春节期间的开门红,只是序曲。为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商贸流通复苏发展,青岛市“2023亿惠青岛消费年”将在春夏秋冬四季陆续开展“惠享春天”“嗨购仲夏”“礼惠金秋”“钜惠暖冬”主题促消费活动,在青岛营造“周周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的火热消费氛围,唱响青岛消费的“四季歌”。

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源泉。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消费一旦“火”起来,市场主体的预期就会改善。稳住市场主体有助于吸纳就业,反过来提高消费能力,形成良性互动。数据显示,201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50%,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锚定“六个加力提效”,其中之一便是在扩大内需上加力提效。山东提出要大力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提升“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影响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在2023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便将扩内需稳增长列为今年12项重点工作之首,并“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2年,青岛的消费市场遭遇了疫情冲击,尤其年底多点爆发的疫情对经济影响较大,导致四季度数据出现下滑,前三季度的上升势头被打断。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青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1.8亿元,同比下降1.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5286.1亿元,下降1.1%;餐饮收入605.7亿元,下降3.5%。

也有不少亮点,比如,“宅经济”持续火爆,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10.9%,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30.7%。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倍和10.3%。

在此形势下,新年伊始,青岛市接连发放促消费“大礼包”将促消费、扩内需作为经济领域发力重点,在消费领域屡屡下出“先手棋”。

2

提振消费信心,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不可小觑。

今年以来,青岛市接连发放促消费“大礼包”将促消费、扩内需作为经济领域发力重点,在消费领域屡屡下出“先手棋”。

春节前夕,青岛市出台《青岛市关于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措施》(简称“青岛消费14条”),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4亿元,提振青岛消费、促进商贸流通业复苏发展。

为进一步激活消费“一池春水”,“青岛消费14条”聚焦汽车消费、电商平台、直播电商、新业态新模式、老字号、零售餐饮家电消费、首店招引、农村消费等领域,在山东省10条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了4条创新性政策措施,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培育发展新型消费,抢占新消费赛道。

提振受疫情影响的消费者信心,绝不只停留在“喊口号”。此次“青岛消费14条”的出台更是送出“大红包”,以真金白银鼓励汽车消费、培育市场主体、引进电商平台等,将强势点燃市场消费热情,修复居民消费信心。今年上半年,青岛全市将新发放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支持消费者在青岛市内纳统企业购买乘用车。同时,鼓励各区(市)结合辖区实际,按照“亿惠青岛消费年”总体部署,按季度发放餐饮、零售、家电消费券。

提振消费信心,需要持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消费模式,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此次“青岛消费14条”出台着眼于升级消费基础设施、挖掘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业态、抢占消费新赛道等方面,培育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全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让青岛消费更具吸引力。

提振消费信心,离不开活动的支撑。青岛市今年将开展“亿惠青岛消费年”系列活动。活动以购物、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休闲农业、数字信息、青岛品牌八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全年累计开展600余场主题促销活动。

在“青岛消费14条”和配套的1.4亿真金白银等系列促消费“硬招实招”刺激下,全市消费市场迅速回暖,一片旺销局面。

此外,青岛日前还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提出十二条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措施。其中,青岛市本级投入3100万元,区(市)配套约5000万元,预计拉动全市消费增长100亿元以上。

青岛各区市也纷纷出台各具特色的促消费政策,加强活动组织,促进辖区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比如,西海岸新区推出“2023青岛西海岸福兔迎春消费季”活动,涉及“吃、住、游、购、娱、展”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火爆线上线下100项重点活动,同时发放1300万惠民消费券,在回归烟火气的同时,也大大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复苏。

3

消费券发放等措施无疑会增加消费动力,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大规模的消费,短期是有必要的。然而,发放购物券一定程度上会透支后续的需求,并不能作为长期的手段。

从长期来看,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需要让居民有稳定的就业预期和收入增长预期,增加消费的“底气”。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第一要义是稳增长、稳收入。

稳岗扩就业,新年伊始,青岛市就行动起来。2月1日,青岛市2023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将持续近2个月,期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4部门将联合开展农民工招聘大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跨地区劳务协作等10项行动,各区(市)也将陆续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聘会330余场,预计发布岗位10万个。

今年,青岛明确提出要全力稳就业促增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新设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

稳就业,让消费者的钱包鼓起来,需要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宏观上讲,关键还在于不断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市实力,夯实产业根基。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青岛的工业增速坚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增长。

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锂离子电池、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4.9倍、65.6%、30.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5个百分点。

在1月28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今年仍然要抓好“三条主线”,其中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这条主线,青岛提出加强实体经济与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新的突破。

当下,青岛市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作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之首,从全市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

当前,青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作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之首,重点发展24条产业链,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这些产业成长性好,对就业承载力强,对支持工资性收入增长将起到重要支撑作业。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涌动的消费热,升腾的精气神,让我们看到青岛市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相信随着各项促消费、稳收入、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消费必将在促进青岛市经济加快恢复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进一步发挥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