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0日起,各省两会陆续拉开帷幕,至1月12日,全国已经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进入“两会时间”,其余省级行政区也公布了时间表,均将于1月中旬陆续召开。
回顾盘点,摆成绩,找不足;擂鼓出征,定目标,拿办法。
【资料图】
新年伊始,开局起步正当时。各省凝心聚力谋发展,斗志昂扬再出发,掀起轰轰烈烈的干事创业热潮。
开局年、换届年,各省两会议程丰富、看点很多。
01
“交卷”:经济大省挑大梁
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6个经济大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六成。一份份厚厚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方位梳理了经济大省的作为和贡献,传递出满满的信心。
第一大省广东,过去五年GDP跨过三个万亿台阶,预计2022年达到12.8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2022年,广东强化经济大省勇挑大梁责任,稳住经济基本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左右,为全国大盘作出突出贡献。已经形成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江苏省在承压中“勇挑大梁”,以超常规举措应对超预期冲击,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月、逐季回升向好势头,全年经济画出“V”形曲线,再次展现出经济大省的较强韧性,充分展现江苏“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山东省聚力推进“三个十大”行动计划,着力扩需求、稳增长,推动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工业、投资、外贸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好于全国、在经济大省中名列前茅,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
过去5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迈过6万亿元、7万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5%提高到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0.1%提高到62%,市场主体总量从593万户增加到943万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升到全国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4缩小到1.94以内。
河南省扛稳“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稳住大盘有力有效,创新发展全面起势,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战高温,战震灾,战疫情,战下滑……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形势,天府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大盘、多措并举稳市场主体、想方设法稳就业稳物价、化危为机补短板增优势,通过艰苦努力,经济运行走出一条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过去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超过5.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6位。
新年伊始,经济大省抓紧开局起步,在拼经济上作出表率。
02
定目标:“稳”得住,“进”得了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目标是引领前行的灯塔。从各省提出的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中,可以感受到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争先进位的进取心。
截至目前,已经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23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其中,广东省、浙江省、辽宁省提出的目标是“增长5%以上”;上海市、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的目标是“5.5%左右”;四川省、福建省、河北省、云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提出的目标是“6%左右”;江西省提出的目标是“7%左右”;天津市提出的目标是“4%左右”。
大有大的难处。这几年,第一大省广东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在2022年被身后的江苏、山东拉近了距离,领先优势有所缩小,但领头羊的地位短时间还无法被撼动。当然,前提是要迅速破解前进中的问题,做好自己。
浙江省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地区生产总值五年间迈过6万亿元、7万亿元两个台阶,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牵引力。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亿元。也就是说,要在今后五年内,迈过8万亿元、9万亿元、10万亿元、11万亿元、12万亿元5个台阶,一年一个万亿,其魄力着实令人钦佩。
作为中国第一市,上海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巨大冲击让人为上海捏了一把汗。但很快“缓过劲”的上海,没有令人失望,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再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重回第一市宝座。
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超过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光这几个数据,就让我们对上海的未来充满信心。上海提出的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生产总值目标是增长5.5%以上,略微有些“保守”,相信结果会比这个好。
经历了“本届政府五年中经受考验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的西部大省四川,正在加快“回血”,面向未来,信心满满。继过去五年经济总量连跨2个万亿元台阶后,四川省提出,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要超过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2023年,四川省提出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确保总量突破6万亿元。
福建省初步预计,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过去五年,陕西省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预计将超过3.2万亿元,较2017年净增1万亿元以上,正在改变能源大省的形象,加快发展制造业。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山西省GDP从2017年的1.45万亿元接连突破2万亿元、2.5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约6%,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20位。2023年,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03
“重头戏”:扩内需、抓制造
扩大内需是各省2023年的“必选项”和“重头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当前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可以预见,2023年一定是需求“回补”之年,尤其是消费需求。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让消费既当“领头羊”,又当“驱动器”。
广东提出,将着力扩内需,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全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等具体安排。
上海提出,将着力扩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将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
浙江提出,将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千项万亿”工程年度计划,安排2023年省重点大项目10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
四川提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大力促进消费复元活血,调整制约消费过时政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福建提出,提升内需驱动力。强化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深化“全闽乐购”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强化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适度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项目。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一省经济的立身之本。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实体经济作出部署,尤其是对制造业发展着墨颇多。
制造大省广东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提出,深化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浙江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目标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级特色产业群,以及一批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四川提出,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随着各省两会的陆续召开、大量最新数据的持续披露、“拼经济”地方蓝图的愈发清晰,2023年中国经济版图也正渐次展开,让人期待。
作者|沈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