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夯实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根基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力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好‘新制造’建链强链、‘新服务’融合提升、‘新园区’释能增效、‘新项目’持续扩量‘四场硬仗’,着力增强产业实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卞成表示,“四场硬仗”既是抓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升级打法。
“‘新制造’,就是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未来产业提前布局,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新服务’,就是要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园区’,就是要实现专业园区从总体谋划、点上突破转向全面突破、梯次推进,高标准建设好15个专业园区;‘新项目’,就是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支撑产业大发展。”卞成说。
卞成表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按照会议部署,强化制造强市战略导向,提升“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生态化集聚”,夯实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提升。增强制造业创新体系效能,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加快高端家电、虚拟现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每年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项以上,新增首台(套)技术装备、首版次高端软件30项。大力发展优质制造,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实施数字化质量管理赋能;持续开展“青岛品牌日”系列活动,动态培育金花企业30家以上,推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主导产业人才政策定制化服务,引导高校增设一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建设产教技融合实训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强化技能型、工匠型人才培养。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线8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1000个企业节点,建成并开通5G基站3.3万座,争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创建上合工业互联网国际化特色示范区。深化数字赋能增效,构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每年推进10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高水平建设软件特色名城,培育3—5家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强化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完善普惠性企业技术改造奖补政策,每年滚动推进500个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新培育引进10家技改服务商。
支持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每年新培育绿色工厂(供应链)、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0家左右。协同推进低碳节能发展,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和诊断,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执法全覆盖,每年诊断工业企业30家、培育专业化绿色服务机构10家。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切实压实安全生产属地和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开展安全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持续引导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引导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全面增强产业集群能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卡奥斯生态示范园、奇瑞零部件产业园、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万亿级产业生态;突破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国橡中心、金能新材料、“海之心”算力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向世界级集群提升行动方案,推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水平迈进。积极培育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建立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培育库,打造一批市场化运营、稳定为集群发展服务的专业队伍。
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延伸。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发展精益制造与柔性制造、智能制造与集成制造,推动零部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每年新培育1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基地,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
促进制造业生态化集聚。全力打造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打造一批生态主导型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鼓励优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倍增计划,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库;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及关键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高质量园区载体,开展工业产业集聚区提升行动,加快推进虚拟现实等专业园区建设,引导园区梯次有序、错位竞争、高效集聚发展。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深化与黄河流域、京津冀、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持续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举办国际虚拟现实大会、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高端展会,扩大制造业双向投资和对外贸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