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10月26日讯(记者 孙志文)厕所虽小,却是城市的一扇文明之窗。近年来,李沧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力度,让市民体验到了公厕从“设施简单”到“如厕如家”的巨变。而巨变的背后,也离不开公厕保洁员们辛勤的付出。这些保洁员当中,有不少环卫工“夫妻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岛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管辖的长治路胜利桥公厕“夫妻档”保洁员刘动修、罗玉梅。
“你瞧这偌大的镜子擦得锃亮,地上也是一尘不染,就知道这间厕所有多干净了,一点味儿都没有,我每次来老两口都不停地在这擦,咱自己家的厕所都不一定有这里的干净。”在李沧区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的一处公厕内,一位每天到李村河晨练的市民边洗手边不住地称赞公厕的干净卫生,而他口中不停擦洗公厕的“老两口”,就是这间公厕的保洁员刘动修和罗玉梅。
2019年,老两口应聘成了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的公厕保洁员,此后的3年时间里,这78平的公厕既是他们的工作地点,也是他们的“家”。“我们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只不过就是俺们家厕所比别人家大点。”因为是24小时公厕,为了管护好公厕设施和卫生,平日里,老两口就住在公厕配建的保洁人员休息室,休息室与厕所相连,每天一出门就能到他们的工作岗位。别看这间屋只有不到12个平方,却被两位师傅收拾的干净妥帖。从公厕旁边的小门进去,外面这间屋算是老两口的“生活区”,电锅、烧水壶、微波炉、电暖气等基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罗玉梅看来,不管住在哪里,都要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天开工前,她不仅要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好,也要把自己和丈夫的早餐准备好,她会变着花样给丈夫准备一日三餐,夫妻两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由于这间公厕地处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车流量多,加上公厕24小时开放,每天平均的如厕人数不下1000人。即便公厕被频繁使用,但在清洁标准上老两口从不懈怠,“四查、三清、二看、一尘不染”是老两口坚持的工作准则,刘师傅和罗爱意每天严格落实“一客一保洁”和对公厕内外设施每天不少于6次全面消毒的工作要求。
“我们就想找个安稳的工作,靠孩子近点,方便互相照顾”
说起来青岛的缘由,刘师傅和罗阿姨打开了话匣子。“儿子闺女都在李沧区京口路工作居住,俺们上这来干活,平时看看孩子也方便。”罗阿姨说。刘师傅和罗阿姨的老家在胶州,每次来看孩子都要大清早就出发,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孩子们工作也都很忙,每次也都是挤出时间跑大老远回去看他们。孩子们提议在李沧区租房给父母养老,可忙活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不同意,“我们俩待不住啊,能干点就想再干点,以前在家种地可比这累,现在这活不累,还能省下租房子的钱。”现在外孙、外甥都大了,不需要他们带,老两口就专心工作,“平日里想孩子了,我们就打个电话给孩子,孩子下班后就带着外孙和外甥来公厕找我们聚聚,很方便。”罗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如今二老成为公厕保洁员已经有3年时间了,从最开始的不会干,到后来干得好、干得细。即便是春节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厕所不能关门,所以年三十儿只能轮流去(和孩子们过年),一般都是我先去,我吃点就赶紧回来换她去。”刘师傅说,“她在我之后去不用惦记我没吃饭,她是当妈的,就能和孩子们多待会儿。”
3年来,孩子们一直劝老两口别干了,但老两口就是不同意,“在家呆着干啥啊,不得劲儿,不如干点活好。”刘师傅说,这活干久了就习惯了,时间长了,他们跟附近不少居民、商户都成了熟人。在记者采访时,一位热心市民不停地夸赞老两口干活认真,厕所被他们打扫的一尘不染,“你说他们打扫的这么干净,我们上厕所的怎么舍得给弄脏了。”
马桶“抱”在怀里擦,公厕扫出家的感觉
有人说,公厕就得闻味儿找,哪条路上有公厕,那味儿隔着几十米就能闻到。可在李沧区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的这处公厕,不仅在外面闻不到味儿,即便走进去,也只有淡淡的清香,这样颠覆人们传统观念的公厕背后,离不开刘师傅和罗阿姨的辛勤劳动。“我每天晚上都会全面清理一遍卫生,尤其是小便器漏斗、地漏盖、蹲位的反水弯,每天都要用开水烫烫,把尿垢都冲洗下来。白天就是勤收拾着,随脏随清。”刘师傅拿着拖把,笑着向我们透露公厕“没味儿”的秘密。
刘师傅和罗阿姨都是勤快人,干起活来时,拖把、抹布这些清洁工具从不离手。“这块抹布是擦洗手台的,她用,我这块就擦便池够不着的地方。”在清洁工具上,刘师傅和罗阿姨“分得很清”,有些拖把够不着的“死角”,刘师傅就跪在地上用抹布擦。
“马桶后边,蓄水池下头那个地方,蹲着擦‘够不着’,就得跪着把手伸到里边儿擦。”公厕里有一间残疾人专用厕位,里面安装的是坐便器,坐便器后面的蓄水池下方是个卫生“死角”,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的卫生情况。虽说没有硬性要求,但刘师傅干活不愿意“凑合”,他经常跪在马桶前面,两只胳膊环到马桶后面擦洗,从背后看过去,刘师傅几乎是把马桶抱在怀里,脸离马桶只有几公分,“咱勤打扫的都干净,不碍事。”刘师傅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拭蹲便器后面的脚踏式冲水阀,每一个棱角都不放过。“这地方拖把伸不进来,用抹布好擦,咱打扫卫生就得打扫得好,就得卫生,哪哪都卫生。”
尽管每天不是在擦地、擦门窗,就是在擦蹲位、擦便池,但老两口身上的保洁服却被罗阿姨洗得干干净净,干活时俩人戴的套袖也是只旧不脏,就连刘师傅用来擦拭坐便器和脚踏式冲水阀的小抹布都还保持着原本的白色,一看二老就是“利索人儿”。“这活不累,就是靠勤快,平时勤打扫勤收拾,它不会有味儿。”刘师傅说,“擦厕所门厅是一个拖把,擦蹲位的是另一个拖把,不能掺和了用,拖把每天都洗涮消毒,这样干净。”
遇到极寒天气,他们每半小时给公厕“冲一次水”
在24小时开放的公厕里,他们既是厕所保洁员,也是城市“守夜人”。
对于夜间工作的人来说,冬天往往是最难熬的,虽然公厕有电保温,正常是不会上冻的,但遇到极寒天气的时候,冲水阀很容易上冻,“要是冻了,就得拿那个烫热了的抹布捂,捂半天也捂不开,不就耽误人家上厕所了嘛。”为了尽量不让冲水阀上冻,那些日子,刘师傅和罗阿姨每到夜晚就得轮流去按一遍公厕里所有的冲水阀。
“每半个小时就得按一次,晚了就冻上了。”罗阿姨和刘师傅对冲水阀上冻的时间颇有“心得”。“我俩轮流着,掐着点去。”虽然老两口就住在公厕旁边的小隔间里,但为了不耽误时间,都只能和衣而眠。
每年临近11月份时,刘师傅都会用提前准备好的旧棉被、旧棉衣将公厕自来水井包裹起来,给水管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只要被我们发现了,就肯定丢不了。”
“真的太感谢了,这种高尚的品德为市民树立了善行的榜样,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一位市民满怀感激地握住刘师傅的手说。
2022年8月16日下午,刘师傅像往常一样在对男厕蹲位进行消毒杀菌擦拭时,发现置物板上有一个手机,失主早已离开公厕。刘师傅先将手机放到管理间存放好,就继续进行公厕消毒保洁工作。半小时后,一位小伙急匆匆地到公厕询问刘师傅有没有发现一个手机,刘师傅核对好信息确认是失主后,将手机交给了小伙。小伙当即表示要好好感谢,但被刘师傅婉拒并说道:“作为环卫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行业经常遇到,找到失主,返还失物,是我们公司每一名保洁人员都会做的”。
拾金不昧的事儿对刘师傅和罗阿姨来说不是第一次发生,经常有如厕市民将钥匙、钱包、身份证等私人物品落在了公厕里,老两口会细心地帮他们收好等失主回来领取。有的失主为了表达感谢,有时会给他们钱或者买了东西给他们,都被他们拒绝了。“捡到东西就是应该归还,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哪有再收你们东西的道理。在我们保洁的公厕落下的东西,只要是我发现了,就肯定丢不了。”刘师傅笑着说。
用自己的坚韧和热情述说着环卫人的“疫”不容辞
刘动修和罗玉梅也是抗“疫”环卫工人中的“夫妻档”。
“戴好口罩,手套,把公厕里里外外都消毒擦干净,让大家放心如厕”这是刘师傅和罗阿姨经常挂在嘴上的,朴实且温暖。在消毒工作上,刘师傅和罗阿姨从不“打折”。
在进行公厕保洁消毒工作前,先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戴好手套和口罩,然后对公厕内外设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喷一遍,每次用喷壶喷完后,再用水盆兑消毒水浸泡抹布将门把手,水盆,公厕的边边角角进行再次消毒擦拭。
有时,来如厕的市民看到刘师傅和罗阿姨忙碌的身影,脸上的汗珠,总会跟他们说“别忙了,快休息休息吧。”老两口总是摆摆手笑着说“这哪行,我们要勤消毒勤保洁,这样才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的如厕环境啊!”
“每次听到如厕市民对表扬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感觉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这个职业,不管怎么样我们就应该干好。”罗玉梅一边拿着抹布擦着洗手台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刘师傅和罗阿姨把厕所打扫得干净整洁,来往如厕的人也都会自觉维护,即便有时遇到冲厕不及时的人,刘师傅和罗阿姨也不多言语,会及时地再冲一次,“我们不就是打扫卫生的嘛。”老两口勤勤恳恳保洁的长治路胜利桥公厕也获得了青岛市的“最美公厕综合奖”。
刘动修和罗玉梅是众多环卫工“夫妻档”的一个缩影,他们相互扶持,执着坚守,默默奉献,不畏严寒酷暑,用行动扮靓了城市的容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