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岛新闻网10月26日讯(记者 刘文超)掰玉米、装袋、搬运、扒玉米、晒玉米、再制成玉米面……10月25日,伴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消息,青岛市高新区东皋埠小学迎来收获的季节,全体师生来到校园“责任田”,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一只手扶住玉米秆,另一只手掰玉米,这样会容易一些”、“播种后进入幼苗期需要水和光足的光照、花卉期需要水和化肥”、“玉米是后来传入中国的,如果影视作品中讲到“五谷丰登”时有玉米,说明这是穿帮镜头”……启动仪式现场,孙宁老师用一节劳动实践课拉开了第四届“校园丰收节”的大幕。从掰玉米的技巧,到玉米的历史,再到玉米的营养价值,东皋埠小学想打造的不仅是一节劳动实践课。而是利用每周综合实践课、自主活动、大课间等时间,开展农耕实践教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孩子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心中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别看100多名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但大部分都没有耕种经验。”东皋埠小学校长杨为岩告诉记者,学校开辟了一块阳光生态园,每个班级都会有一块“责任田”,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一节劳动课,用来种植茄子、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等农作物,但这对于学生们来说远远不够。每天下午30分钟的自主活动时间,学生们都会下来照看自己班的责任田,捉到虫子还会喂养属于自己班级的母鸡。“每个班都有两只母鸡,孩子们都很上心,之前母鸡下了软皮蛋,有些缺钙,孩子们还会在中午吃完饭后,拿着虾皮、蛋壳过来喂养,每当有学生过生日,还会做一个荷包蛋,孩子们都很开心。”杨为岩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播种期时种下每一粒种子,再到浇水、除虫、收获,学生们完整体验了粮食从萌芽到发芽,从孕育到结果,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蔬菜种植、粮食种植、动物养殖等一系列活动。“有时候对孩子的影响是隐性的,小麦节的时候,我们和孩子讲授的农耕技巧,包括麦子的一生,一些细节自己都记不住了,但几年后孩子记得很牢,这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杨为岩表示,近年来东皋埠小学每学期开展“丰收节”主题教育活动,师生一起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丰收的喜悦、感悟分享的快乐。以小麦节为例,希望通过了解小麦的生长周期,让孩子学习麦子的精神,在耕种过程中加入教育因素的同时,和国家粮食安全结合起来,让学生全程参与,体验农耕文化的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二十四节气,学校还打造了节气主题耕读活动,从谷雨播种到寒露秋收,学生们每个节气都会到阳光生态园,观察时令、气候、物候的规律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写下观察日记。杨为岩时常鼓励老师,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像语文课可以写一篇观察作文,数学课到田里计算面积、数量,包括音乐课、美术课等等学科都可以进行。2021年春,学校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变废为宝,用废旧轮胎打造“农耕文化民俗园”。2018年,学校在专门建立了“校园民俗馆”,馆内分生活物件、文化用品、农用器具三个展区,陈列师生收集的400余件老物件,帮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感受社会发展变化。

关键词: 田间地头 玉米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