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起火事故频现。8月12日,有网友爆料,疑似一辆保时捷Panamera新能源汽车正常行驶中座椅突然冒烟起火,最终引发车辆爆炸;此前的8月1日,浙江义乌一辆电动汽车撞上路柱后起火,驾驶员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自燃”这个致命的安全风险,成为了这一行业最急需解决的难题。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碰撞后容易起火是新能源电动车的一个特征。与传统燃油车的油箱相比,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一旦起火后果严重。
(资料图片)
国家应急管理部曾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火灾共计640起,相当于平均每天就有超过7例新能源车发生火灾事故,概率远高于传统的燃油车。
在巨大的风险面前,新能源车企们都做了哪些努力,以守住电池安全网?
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
首先,宏观的质量管理,都是各大企业在ESG报告中强调的重中之重。
除特斯拉外,本次调研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以及传统车企中的比亚迪、吉利,都在ESG报告中将产品安全相关议题列为高度重要议题。 尽管特斯拉未对议题重要性进行区分披露,但也将产品安全的内容单独列为整个模块披露。整体而言,各大车企显然对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有着一致关注。
同时,科技属性突出的 “新势力”们仍有可圈可点之处,蔚来、理想和小鹏都披露了各自在质量安全管理领域的研发投入金额。
在质量安全管理的具体细则上,各大车企表现不一。
比亚迪在产品质量管控的体系、流程上最为优秀。例如,采用了产品研发管理程序和PLM管理体系,覆盖从概念到量产的流程;各地建立了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确保零缺陷;建立了健全的召回机制等。
但在质管的其他方面,比亚迪却有些“偏科”。在提升产品安全的具体举措和具体KPIs上,其均未有披露, 在产品质量管理相关制度上,其仅披露了需遵守的外部制度,并没有披露自身订立的管理制度。
理想与蔚来是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佼佼者。理想在制度管理上最为细致,从开发设计、零部件管理、生产制造到售后管理四个方面披露了质量管理制度;制度上,理想建立了从开发设计、零部件管理、生产制造,到售后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具体措施上,也针对系统安全、电池安全、充电安全、用户使用安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蔚来的报告中除未见质量管理体系外,其他相关内容均得到了较为完善的披露。
电池安全管理集体“沉默”?
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大篇幅披露,或许显示出了各大车企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但仔细翻阅车企的ESG报告,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最为关键的电池安全领域,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了“沉默”。
自燃新闻频见报章的特斯拉,在ESG报告中用一句话披露了电芯的可阻止热失控设计。“Tesla 电池设计始终追求最小化热失控的发生概率,并且我们的电池包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得益于电芯的设计可阻止热失控事件,从而防止热失控蔓延到电池包内的其他电芯。”
比亚迪在电池创新技术方面进行了披露,介绍了DM-i超级混动、DM-p王者混动、刀片电池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四大技术。
理想、小鹏、吉利均未在ESG报告中呈现专门的电池安全模块。其中,理想仅在电池绿色设计中提及了电池失效模式分析;小鹏在风险防范的安全检查和安全培训的安全赋能中,简单提及了电池安全;吉利在在汽车全域安全进展中提及了电池安全。
在电池安全技术研发、运营保障、电池安全管理体系(电池预警监控体系)、质量与安全测试方面,大部分车企都是一片空白。
从电池安全技术研发、运营保障、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质量与安全测试几个维度,蔚来展示了未来对电池安全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企业中,蔚来是唯一一位将电池安全作为单独模块披露的车企,披露内容也最为细致全面。例如,针对电池包进行核⼼技术研发;建⽴起了套集“数据驱动、算法引领、预警响应、质量闭环”三个系统一体的电池预警监控体系;在电池进⼊批量⽣产前,蔚来与外部第三⽅伙伴会进⾏⻓达⼀年多时间的严苛测试。
尽管有蔚来这位“尖子生”打头阵,我们仍遗憾地发现,新能源汽车已具备质量安全意识,但在最影响电动车安全的电池安全上,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举措仍远远不够。在ESG报告中语焉不详的车企们是能力不足,还是刻意回避?对于消费者、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安全核心,期待新能源汽车行业后续能对电池安全情况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披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