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孟万林

核心观点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地区重要经济强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财力雄厚。虽然浙江省存量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整体债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资料图片)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活跃的经济环境形成了丰富的金融资源。加之政府对于债务的合理管理,域内城投企业债务融资顺畅,成为城投债中的优质核心资产,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作为城投债大省,浙江城投该如何参与?

(1)杭州都市圈:财政债务分布比较不均,财政收入集中在杭州市,政府和城投债务集中在绍兴市、嘉兴市和湖州市,区县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区位政策优势明显,且区域内债务较低,其下具有发债主体的区县均属于经济较强区;绍兴市和湖州市经济体量较大,GDP增速较块,土地出让收入较高(支撑力度较强),装备制造业增速表现突出,但债务水平相对较高,区县有所分化;嘉兴市第二产业占比高,工业表现较强;衢州市实力偏弱,但新兴产业增速较快。

(2)宁波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发展以宁波市为主,经济财政较好的区县基本集中在宁波市,宁波市经济体量仅次于杭州市,经济发展活跃、产业优化升级及伴随而来的人口虹吸效应、金融资源亦较为丰富,且广义债务率较低;台州市工业产业发展较好,债务规模相对较低,土地价格相对较高,人口呈现净流入状态;舟山市经济体量小,经济活跃性较差,产业分布较为单一。

(3)温州都市圈内:温州市经济产业综合实力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升级走在全省前列从而具备较强的人口虹吸效应,城投平台数量少、债务水平低。

(4)金义都市圈内:义乌市具有绝对领先的发展水平,在GDP、社零、进出口额方面和同都市圈内其他区县相比都具有较大的领先,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也是都市圈中第一;金华市经济体量较大,金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和成交土地均价增速较快,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发展活力强劲,债务水平较低;丽水市经济规模较小,仅有市本级平台且债务压力不大,平台业务较纯,公益性较强。

1. 视角一:浙江省经济、财政、债务状况

1.1. 全国各省层面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地区重要经济强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主要经济产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2022年浙江省实现GDP 77715亿元,发展速度较快,排名全国第4位,实现GDP增速为3.1%,略高于全国3.0%的水平。

浙江省财政实力较好,土地出让规模居于全国前列2022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8039亿元,同比减少2.7%。政府性基金收入10069亿元,同比下降13.6%;土地出让收入8336亿元,同比下降19.6%,但绝对规模仍居于全国第二。

浙江省存量债务规模较大,但债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022年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0169亿元,同比增长15.73%;债务率和广义债务率相对较低,整体债务压力较轻。

浙江省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高,财政收入质量相对较好2022年浙江省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比为82.34%,在全国居于第2位。受到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影响,2022年全国各省税收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税种来看,浙江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规模相对较大。

从新动能培育情况来看,“十三五”期间,浙江省以2.5%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6.5%的GDP增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4%,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动能转换实施角度看,2021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2.6%,均呈上升趋势,凸显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推动浙江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1.2. 浙江各地市层面

浙江省形成了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圈,其中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整体实力较为强劲,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整体稍为逊色。

包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五市,其定位是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和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从总量上看,2022年,杭州GDP全省第一,增速保持省内中等水平,其市内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等著名上市企业;绍兴、嘉兴两市体量相近,GDP处于全省前列水平;湖州市GDP处于杭州都市圈倒数第二位;衢州市虽体量位居全省末尾,但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台州、舟山三市,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储运基地、特色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形成全球重要的港航物流中心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宁波市GDP总量仅次于杭州市,其进出口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台州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但体量不及绍兴市和嘉兴市;舟山市人口数量较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低,整体经济活力较低。

温州都市圈:包括温州市区及周边县域,打造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建设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温州市人口数量位居全省第二,GDP总量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市,GDP增速高于杭州和宁波市。

金义都市圈:包括金华市区、义乌城区和丽水市,打造浙中城市群的“掌上明珠”、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龙头。金华市GDP位居全省中游,经济活力强劲,主要依托于其自身强大的县域经济,义乌、永康、东阳等强县的知名度和产业经济都非常突出。

综上,浙江省各地市经济状态整体较好。从财政角度来看,杭州、宁波作为传统经济强市,近几年经济活力也较为强劲,为配置城投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环境。金华市虽经济体量一般,但经济增长活力强劲,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债务水平低,产业结构较好,是城投债投资重点关注地区。

嘉兴、绍兴和台州三市经济体量相近,增速较块,制造业发达,但债务水平相对较高,关注城投债投资机会时需要注意相应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和违约风险。温州市经济体量较大,债务水平较低,土地市场景气,产业结构较好,但近几年经济增速较慢,需重点关注其未来增长机会,警惕地方财政水平下降。

湖州、衢州、舟山和丽水经济体量相对较小,财政收入质量较差,债务水平相对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1.3. 浙江各区县层面

对于区县层面我们也以各都市圈为角度进行分析,分为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

(1)杭州都市圈

整体来看,杭州都市圈内区县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财政债务分布比较不均,财政收入集中在杭州市,政府和城投债务集中在绍兴市、嘉兴市和湖州市,债务率方面衢州区县最高,广义债务率方面湖州市较高,均高于500%,为全省前列。具体来看,GDP2000亿元的区县均集中在杭州市,分别为余杭区、上城区、滨江区、萧山区和拱墅区5个;绍兴市和嘉兴市区县发展状况类似,均有GDP超千亿的强区县,其中绍兴市区县GDP增速较高,均高于4.0%,柯桥区、诸暨市、越城区、上虞区等经济发展较好,GDP超千亿;湖州市、衢州市区县相对GDP较低,广义债务率较高,整体发展较弱。

(2)宁波都市圈

宁波都市圈发展以宁波市为主,经济财政较好的区县基本集中在宁波市,台州市辖范围内仅温岭市GDP超1000亿元,舟山市无GDP超1000亿元的区县;GDP增速方面岱山县以18%位居全省第一,宁波市和台州市则大多在5%以下;税收收入占比方面,除台州市三门县之外均高于60%,宁波市部分区县高于90%;财政自给率方面,宁波市区县绝大多数高于60%,台州市集中在30%-94%,舟山市则均低于50%;债务率方面宁波市和台州市大多数区县比较健康,舟山市的定海区和普陀区广义债务率相对较高,有较大的偿债压力。

(3)温州都市圈

温州市区县方面,GDP超1000亿的区县有乐清市、鹿城区和瑞安市,但GDP增速相对偏低;政府债务方面,瑞安市和泰顺县债务率高于200%,瓯海区、平阳县、泰顺县和洞头区广义债务率高于350%,相对较高,位于全省前列;税收占比方面,除洞头区外均高于60%。

(4)金义都市圈

金义都市圈方面,义乌市具有相对领先的发展水平,在GDP、社零、进出口额方面和同都市圈内其他区县相比都具有较大的领先,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也是都市圈中第一;其余区县中东阳市、婺城区、永康市发展水平相近,债务水平也比较接近,但婺城区财政自给率偏低;其余区县GDP均低于500亿元,财政自给率大多低于50%,债务率整体较高,尤其是丽水市区县,财政收入质量较差,债务水平相对较高,整体财政质量偏低。

1.4. 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看,浙江省第三产业占比54.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3%,高于广东、江苏等省份,而第一产业占比仅为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近年来浙江省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规模及占比都居全国前列,分行业来看,重点在工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进一步从创税角度看,第三产业对浙江省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浙江省第三产业创税占到全省税收的60.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税收规模来看,浙江省税收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细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方面,浙江省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在税收规模和全国排名方面都比较优秀,烟草制品业税收规模大,但排名不如其他突出;房地产业方面,浙江省房地产业整体税收规模居全国第三,主要由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房地产租赁经营两项构成。

分地市来看,杭州都市圈中,杭州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与其较发达城市特征一致;嘉兴市第二产业占比位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相对不足;衢州市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高,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较好。宁波都市圈中,宁波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十分接近,产业结构较为稳定;舟山市第一产业占比全省最高,其海水养殖业特色鲜明。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产业结构分布较为相似,第三产业占比整体较高。

1.5. 土地市场表现

2023上半年年浙江省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31%,下滑较多,存在一定的国央企拿地行为,但在全国范围内比例较低。

分地市来看2023上半年杭州都市圈内除嘉兴市外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少均超过30%,主要受到成交楼面均价减少的影响;宁波都市圈整体出让金下降幅度较小,水平居全省前列;温州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超35%。土地市场承压明显;金义都市圈土地出让金下降主要受均价下降影响。

2.视角二:省内资源禀赋

2.1. 地理及人口

浙江省人口总数多年稳增,近年来人口增长有所放缓。2022年浙江省常住人口6577万人,相较去年增长37万人,增量位于全国第一,具体来看,2022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41.2万人,死亡人口为40.9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0.3万人,浙江人口增长主要归功于人口流入

分地市看,杭州市、宁波市人口基数大、流入多,发挥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虹吸作用;嘉兴市和金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保持较大的人口流入;台州市虽常住人口数量较大,但人口流入规模不及常住人口数量更低的绍兴、湖州、温州等市,台州城市吸引力相对较弱;舟山市常住人口在全省范围内最少,但仍有正的人口净流入;衢州市和丽水市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经济体量较小,人口流失相对较为严重。

2.2. 金融资源

浙江省银行资源丰富,其中有两家资产规模万亿元的城商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千亿级银行资产总额位于全国前列浙江省千亿级地方性银行数量19家,为全国第一,千亿以上银行的资产总额位于全国第一,省内排名第一的宁波银行总资产规模为23661亿元,位于全国第四。

浙江省地方性银行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对区域内城投平台支持空间较大。浙江省地方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62%、11.08%和13.87%,在全国各省间处于中上游水平。

各地市层面,观察金融资源,各地市金融存贷款数据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杭州都市圈内,杭州市和绍兴市存贷比在浙江省内偏低,嘉兴、湖州、衢州三市存贷比超100%,金融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宁波都市圈中,仅台州市存贷比低于100%,整体经济活动较为活跃;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各市存贷比低于100%,金融活跃程度低于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

2.3. 上市公司资源

2021年浙江省有45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位居全国第4,以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为主,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荣盛集团、青山控股、吉利汽车、杭钢股份、浙能集团、雅戈尔、超威能源等。浙江省优良的工业基础孕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其中包含了多家市值超千亿或收入超百亿的“超级公司”,如海康威视、正泰电器、杉杉股份、均胜电子等,涵盖计算机通信、电器机械、汽车等多个行业,为浙江高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上市公司数量、证券化率来看,浙江省三项指标位于头部省份前列。具体来看,浙江省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例如专用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等行业,与其产业结构基本吻合。

分地市来看,杭州都市圈内,杭州市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且分布广泛,证券化率高达162%;嘉兴市虽经济体量与绍兴市相近,但上市公司数量、市值以及证券化率均与绍兴市有较大差距。宁波都市圈中,宁波市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但证券化率与杭州都市圈相比较低;舟山市仅有两家上市公司。宁波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比较集中在制造业,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内各城市表现较差,证券化率较低。

浙江省国资委可动用上市公司资源较为充沛,关键时刻可转化为优质的化债资金来源。截至2022年4月中旬,由浙江省国资委持有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达7144.85亿元,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覆盖率达37.3%,对包含城投平台有息债务的宽口径债务覆盖率达到9.2%。

上市公司资源在浙江省分布不均,在债务绝对水平过高或经济财政落后地市,其对债务的覆盖能力有限。分地市来看,对于融资成本高企的尾部地区,当地国资委持有上市公司总市值对宽口径债务的覆盖率低于2.0%;而在债务绝对规模较大的温州市、湖州市,覆盖率也相对较低。

3.视角三:浙江省政府做了什么?

针对部分地区债券发行疲软,融资成本增加,市场风险提升等问题,浙江省和各地市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应对,维护地方金融和信用环境稳定,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3.1.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浙江省及各地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债券风险防控,多次发布文件、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债务管控的重要性,指导设立多重债务风险防范机制。

3.2. 管控、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2015年开始,浙江省政府提出了“防风险、促发展”并举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理念,自此之后管控、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多项举措对各地都有借鉴意义。

2016年,浙江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这是浙江省自2005年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下发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办法后又一制度创新。同时,浙江省财政厅陆续下发了8个债务管理配套文件,形成了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1+8”新型制度体系,包括存量政府债务置换、风险预警和管控、财政奖惩办法以及重申严禁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或担保等各项规定。

同年,浙江省建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债务率作为预警风险指标,建立了“红、黄、绿”三色系的风险预警机制,分类提示、分类管控债务风险。对高风险地区(债务率高于100%的地区,纳入红色预警),建立5年化债计划管理机制;对中低风险地区(债务率低于100%、高于95%的地区,纳入黄色警示;债务率低于95%的地区,为绿色安全区),进一步强化市县级政府债务管理的主体意识。

2017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与化解的意见》,要求严格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地区化债计划管理,督促落实化解债务风险举措,确保2020年前将债务率降低到警戒线以内;对不能按期完成化债目标任务的市、县(市、区)政府,严格责任追究,并扣减相应的财政资金。

再融资债方面浙江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债发行规模目前仅160亿元。再融资债具备助力偿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作用,浙江省整体经济状况较好,偿债压力较小,再融资债发行额度也表明浙江省的隐债规模相对可控,相关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3.3. 湖州债务化解过程

湖州市债务累积来源于早年间的政府大额借债,从2008、2009年国家层面的“4万亿”,到2012、2013年浙江省层面对城镇化、固定资产投资的要求,浙江省各地市对借债——投资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地方债务不断积累,湖州市也不例外。这些债务的具体用途包括地产投资、基建投资等,但在政府债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为借新还旧而产生的债务,这些债务续滚导致政府债务的成本随之升高,伴随着庞大规模,对地方财力而言产生巨大压力。以湖州市为例,2008-2012年当地债务余额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1.99%、64.57%、24.43%、19.91%、4.23%,年平均增长率为23.4%;而湖州市级可支配财力从2007年到2012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2%,债务的增长已经大大超过可支配财力的增长,为其后续的债务化解埋下伏笔。

整体来看,湖州市债务化解始于2018年,市政府采取了“控总量、降成本、展期限、盘资产、去风险”的化债组合拳,实现政府性债务总规模下降,隐性债务按计划化解,市本级及各区县政府债务率在2020年末全部进入95%以下的绿色安全区,但截至2022年末,湖州市广义债务率仍较高,为748.7%,在浙江省仅次于舟山市(844.2%),市场认可度方面仍未到可以放心的程度,后续也仍需继续化债。

具体措施方面,在这场债务化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政府和平台两个主体看待。

政府方面,省级层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浙江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给予各地市指导。重点仍在市级层面,市政府主要通过政府指导,调整融资成本、融资结构以降低财务成本,将2018年以来积累的高成本融资如非标等进行调整。具体措施方面,政府积极争取专项债和地方债额度,同时调整融资结构;利用当地金融资源帮助企业置换高成本债务;强化监管,整改违规举债,降低融资成本。

参考长兴县2019年工作总结可知,当地融资成本显著下降,表内成本由2019年初的7.5%下调到6.8%,表外成本由2019年初的11%下调到9%。

平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项目规范化运行,规避不合理债务增加。具体来看,对项目的规范化要求体现在如500万元以上项目”和PPP项目等的强监管,“500万元以上项目”需要市级3+X(发改、财政、审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联审小组审核;增强对PPP项目申报、审核、进度跟踪、履约管理、绩效管理与评价,对PPP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是进行市场化转型,提高平台资质,整合优质资产。以长兴县为例,在财政局2019年末工作总结中着重提到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部分,包括推进“4+3”市场化转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模式、推进降本增效攻坚行动,在推进平台整合、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提升资质,出清劣质平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平台融资有序性。

结果来看,湖州市提前完成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三年目标任务,市本级和各区县政府债务率均保持在95%以下的绿色安全区。即使从债务规模上看,湖州市的政府债务和城投平台有息债务均逐年扩大,但不管是湖州市政府出台的政策,还是平台的管控,均体现了浙江省及湖州市政府化解高额政府债务的决心和毅力。

4.视角四:历史上有哪些信用风险事件?

4.1. 早年“民企互保链”现象

浙江省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在08-12年的扩张阶段,民企之间互保现象较为严重。根据浙江省的官方数据,在2012年,浙江省内企业互保、联保模式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40%,而民间估算的比例在60%-70%。这种互保现象在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或融资收紧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压力,使得违约共振风险在企业之间传导,从而引发区域性的信用风险事件。在2008年的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就因互保事件牵扯到绍兴市多家知名企业,最终由绍兴市政府出手挽救。2012年经济下行时,天煜建设有限公司所引发的互保圈信贷危机向外蔓延了多条担保链,所涉企业超百家,其中包括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互保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

4.2. “浙南科技城”政信违约事件

2020年,温州浙南科技城科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发行的“浙南科技城收益权产品二期”被投资者指出部分资金兑付逾期,但2020年12月,科泰建投发声明称已及时、足额支付,不存在逾期履约或其他违约情况。

实则是因为承销商的违规超募和私自挪用款项,造成投资人部分资金兑付逾期。城投方面向公安机关报案,违规人员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采取强制措施。

5.视角五:浙江省城投债市场表现如何?

5.1. 存量情况

截至2022年末,浙江省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为64159亿元,其中债券融资占比32%。2019年到2021年,浙江省城投债规模迅速扩张,同比增速均超30%,远超全国城投债同比增速水平,2022年城投融资则有明显放缓。

截至2023年9月1日,据我们统计,浙江省共有494家城投平台,存量城投债规模为23218亿元。杭州市城投平台数目为79,排名全省第二,存量规模最大,以4887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宁波市共有85家城投平台,排名全省第一,存量规模2733亿元,债务较为分散;绍兴市以3662亿元的存量城投债务规模居于全省第二,但城投平台数量位于全省中流。

分发行方式来看,绍兴市、湖州市、衢州市、丽水市等私募债占比较高。

分行政层级来看,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存量债中区县级城投债占比较高,均高于70%。

分主体评级来看,浙江省整体以AA+评级为主其中,AA级湖州市城投债存量规模1258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嘉兴市和绍兴市也均超过1000亿元。

分剩余期限来看,杭州市一年内到期的存量债规模达1472亿元,短期债务压力较大。整体来看,全省短债占比达32%,整体偿债压力可控。

浙江省城投债区域分化程度适中,头部地市融资成本相对低且再融资通畅,而尾部区域维持借新还旧,因品种受限公募机构参与较少。具体来看,省级、杭州市、宁波市和金华市的二级市场估值较低,但部分区县级和低评级平台存在负面舆情,或对主平台造成估值扰动。绍兴市、湖州市、舟山市负存量城投债估值收益率相对较高。

5.2. 一级市场表现

2023年以来,浙江省城投债整体净融入,但多地市净融资由正转负。绍兴、嘉兴、宁波、温州、台州、丽水市净融资为负,相比去年有明显下滑。

从信用利差走势来看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市场认可度较高,尤其是杭州市,信用利差处于全省较低水平。衢州市、金华市市场认可度相对较低,湖州市的认可度在全省范围内属于最低水平。

6. 小结:浙江城投如何参与?

浙江省位于中国 东南沿海,是长江三角地区重要经济强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财力雄厚。虽然浙江省存量债务绝对规模较大,但整体债务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活跃的经济环境形成了丰富的金融资源。加之政府对于债务的合理管理,域内城投企业债务融资顺畅,成为城投债中的优质核心资产,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作为城投债大省,浙江城投该如何参与?

1杭州都市圈:财政债务分布比较不均,财政收入集中在杭州市,政府和城投债务集中在绍兴市、嘉兴市和湖州市,区县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区位政策优势明显,且区域内债务较低,其下具有发债主体的区县均属于经济较强区;绍兴市和湖州市经济体量较大,GDP增速较块,土地出让收入较高(支撑力度较强),装备制造业增速表现突出,但债务水平相对较高,区县有所分化;嘉兴市第二产业占比高,工业表现较强;衢州市实力偏弱,但新兴产业增速较快。

2宁波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发展以宁波市为主,经济财政较好的区县基本集中在宁波市,宁波市经济体量仅次于杭州市,经济发展活跃、产业优化升级及伴随而来的人口虹吸效应、金融资源亦较为丰富,且广义债务率较低;台州市工业产业发展较好,债务规模相对较低,土地价格相对较高,人口呈现净流入状态;舟山市经济体量小,经济活跃性较差,产业分布较为单一。

3温州都市圈内温州市经济产业综合实力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升级走在全省前列从而具备较强的人口虹吸效应,城投平台数量少、债务水平低。

4金义都市圈内:义乌市具有绝对领先的发展水平,在GDP、社零、进出口额方面和同都市圈内其他区县相比都具有较大的领先,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也是都市圈中第一;金华市经济体量较大,金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和成交土地均价增速较快,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经济发展活力强劲,债务水平较低;丽水市经济规模较小,仅有市本级平台且债务压力不大,平台业务较纯,公益性较强。

风险提示

资金供应收紧、信用违约风险超预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业结构调整滞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