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邓鑫妮

“碧桂园服务几乎跌回了上市初期的水平,如果不是南向资金的支持,恐怕已经跌到了物业股市值榜第四位。”

11月7日,南向资金增持碧桂园服务(06098.HK)2659.1万股,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五次增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效果立竿见影,期间碧桂园服务股价连续五天上涨。

在此之前,10月31日收盘碧桂园服务的市值已经低于停牌多时的恒大物业,直到两天后才再次反超。

让人唏嘘的是,曾经较量的两只物管头马股碧桂园服务和恒大物业,如今已将前二的位置“拱手”让人。

2018年6月19日,碧桂园服务上市当天,碧桂园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碧桂园服务成功上市,问鼎港股物业板块市值第一”的推文。

资本吹起气球,碧桂园服务的市值加速膨胀,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第一的位置。

不是没有人和碧桂园服务掰手腕。上市初期,碧桂园服务市值约250亿港元,同期雅生活服务在200亿港元上下徘徊。

2020年,物企市值迎来爆发时刻,碧桂园服务年内最高价55.67港元/股,恒大物业强势入局紧紧咬住排名。2021年初,双方你追我赶,最高市值都曾突破2000亿港元。

直到今年7月,碧桂园服务“市值一哥”的地位不保,紧随其后的华润万象生活成功超车,随着9月份万物云的上市,碧桂园服务被挤到了第三。

南向资金暂时保住了碧桂园服务市值榜第三的位置,然而这并非“灵药”。11月8日其股价再次下滑,截至当日收盘报10.36港元,跌幅1.52%。

执董减持,南向资金抄底

资本的态度,从市值可以直观感受到。年初至今,碧桂园服务市值减少约1146亿港元。7月是一个分水岭,此前碧桂园服务还坐在“市值王”的宝座上。

今年的几次重要节点,都能在碧桂园服务身上看到南向资金的身影。

南向资金,简单理解是指深交所和上交所流向港交所的资金。当南向资金增多时,一般来说会拉动港股股价。

乐居财经《物业K线》统计:11月1日-11月7日,南向资金累计增持碧桂园服务约6220万股,总计金额超过5.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68亿元。

虽然说南向资金增持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碧桂园服务的股价,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也在低价抄底。

今年7月,碧桂园服务的表现低迷,中旬到月底持续下挫。7月27日,南向资金净买入碧桂园服务4.54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肖华曾多次减持变现。据港交所10月18日披露的文件,肖华在10月13日-10月17日期间减持三次,共计出售18万股,价值约173万港元。

事实上,碧桂园服务年中也曾主动回购,但没能拉住下跌的趋势。

7月15日-7月21日,碧桂园服务连续多个交易日回购股份,累计购回164.7万股,花费约3700万港元。

不过据7月15日公告,其将于市场上回购不超过约3.37亿股,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股份价值约77亿港元,与目前的回购金额还有一定距离。

中期财报显示,碧桂园服务手中有88.16亿港元现金。如果完成回购,可能会有一定压力。

市值榜洗牌

2022年,市值榜前几位已经重新洗牌。

华润万象生活后来居上,万物云逆势上市,碧桂园服务和恒大物业,前者波动中急剧下滑,后者调查案件悬于头顶。截至11月8日收盘,其市值分别为659.64亿港元、407.75亿港元、349.46亿港元、248.65亿港元。

9月28日,万物云上市前夕,华润万象生活以10.37亿元吞下祥生活吸引了部分目光。

加上前两次收购的中南服务和禹洲物业,10亿元以上的交易,华润万象生活今年已经进行3笔,累计花费4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园服务的收并购虽然收敛了不少,但截至目前年内单笔最大收购金额仍是其创造,以不超过31.29亿元收购中梁百悦智佳93.76%股份。

9月29日,万物云分享了上市盛宴。持股名单中有大股东万科,还有博裕投资、58同城、琳珠集团等数位投资人,以及持有员工持股平台股份的394名合伙人。

首次上市,万物云募资56亿港元;随后又在10月23日宣布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按照每股49.35港元发行,额外获得募资净额约为5.551亿港元。

停牌232天的恒大物业,目前还没有复牌的信号,期间披露了前8个月的业务拓展情况和134亿元存款被银行强制执行的调查进展,以及因为该案件而离职的3位高管信息。

恒大物业的股价跌得很快,其上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挤泡沫。2020年12月挂牌,次年2月份市值达到顶峰,随后便一节一节台阶往下走。

《丁祖昱评楼市》曾表示:“地产行业下行,物企也难‘独善其身’,物管行业稳定性格局尚未建立。”

在这样的环境下,物企拉起行业的信心还需很长一段时间的锻炼,当市值跌到一个低点,可能还有下一个低点。

关键词: 神秘资金入场,碧桂园服务守住了前三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