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变化,尽管近期多地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过,但危重症患者占比较多,医护人员仍在承担较大抗疫压力。1月13日,记者走进铜川市人民医院,通过实地探访感受重压下医护人员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只要没倒下,我们就还能干”
(资料图)
下午2点,急诊科内滴滴的抢救器械声混杂着咳嗽声,在这里记者看到,候诊区、诊室、留观室都有患者,导诊台上堆着一摞厚厚的病历本子,医护人员扯着嘶哑的嗓子,为患者测量体温、登记病历……每位医护人员的脚步都很匆忙。护士长张雪艳正在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这位病人情绪异常烦躁,在护士长的安抚下,才得以顺利进行。
在记者等待采访时,又有一位病人被推进急诊科。这是一位6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基础病,病发时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护士长张雪艳接过病人后立即进行一系列检查,测完血氧后安排吸氧。
“阳过已经一周了,一直咳嗽非常严重,在家吃药也不见好转。我父亲平时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病,今天下午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我就赶紧往医院送,有医护人员治疗,我就不紧张了”患者儿子在病床一边说道。
急诊科护士长张雪艳告诉记者,2022年年末那段时间急诊科每天接诊量暴增,床位特别紧张,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挑战。经历了之前的就诊高峰、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之后,最近一周的情况已经相对缓和。“前段时间,我们科室的医务人员都是带病坚守岗位,我们的口号就是只要没倒下,我们就还能干!没有一个人请假或者抱怨,作为护士长,看到大家这样的状态,我内心非常感动。近一周接诊病人开始逐渐下降,病人少了,我们的压力也就减轻些。”
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量剧增至10倍
“我现在处于阳康恢复期,晚上睡觉的时候总会感到气短胸闷,今天来拍个片子看下我就放心了。”下午3点,在市医院发热门诊, 25岁的张女士正在诉说自己的疑惑。
“刚从片子的整体情况来看,没什么大的问题,现在身体处于恢复期,一定要注意营养,饮食要搭配合理,这样才有利于恢复”,门诊副主任鱼宁彬一边为病人测血氧一边说道。
鱼宁彬告诉记者,第一波感染过后,像张女士这种年轻就诊患者很多,就诊主诉心慌、胸闷、气短、发力,很多就诊患者也会非常害怕的提问:我是不是得了心肌炎?“阳过之后,大家身体如果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先不要急着对号入座,应该保持心态的平稳和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把血压计、血氧仪用起来,学会数呼吸次数和脉搏,注意脉搏跳动是否整齐,如果出现心率过快或过慢,且不齐,呼吸频率>30次/分,血氧饱和度≤93%,一定要及时就诊。”
“我们现在成立了3个诊室,儿科、新冠、成人,病人前来就诊时首先护士会进行一个分诊,确定病人适合就诊的诊室,随后就诊大夫会进行一个诊断、开单、检查,发热门诊目前CT、心电图都有,疫情高峰期药房、检验室均开放,所有发热病人挂号、诊疗、缴费、取药等环节均可“一站式”完成。
“发热门诊的工作强度大,这既是挑战,也是考验。”发热门诊大夫黄明远感染新冠后,症状稍有缓解,就立马返回前线战斗。由于当时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作为年轻人的他,不愿在关键时刻 “掉链子”。他说,“不累是假的,但作为医生,我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
据了解,疫情高发阶段,铜川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达到以往患者的10倍。
“我们的护士不仅能帮助患者翻身,还能扛起氧气瓶”
如果说急诊是医疗救治的最前端,那么,重症医学科就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下午4点,重症医学科并没有闲下来,这里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会诊电话随时会响,危重患者随时会来,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随时准备着应对一切的可能。医护人员匆匆的身影穿梭在各个病床之间。床头的监护、治疗仪器不时发出“嘟嘟”的提示音,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记录患者信息、备药、整理器械、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记录患者体温……
“来,1、2、3!”重症科主任段雪萍和几位护士正在为一位200多斤的患者进行翻身,这位患者今年45岁,入院时已出现呼吸衰竭,经过7天的治疗,目前已经成功“脱险”。
段雪萍告诉记者,目前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多岁,与前些日子相比,虽然救治数量下降,但是重症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拿这位体重比较大的患者来说,每次翻身都要五六个医务人员同时进行,因为要确保患者身上的插管不能脱落,所以翻身时要异常小心。这样的动作每天他们会重复无数遍,医务人员的腰部都疼痛不已,但是挽回一个个生命是她们共同的心愿,因此再累也要坚持。
“我们科室的护士看似柔弱,但病人有需要时,个个都是臂力过人的大力士,不仅能翻身,还能扛起氧气瓶……”段雪萍笑着说道。
气管插管、帮病人吸痰……这些画面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情景,由于患者需要医护人员细心照顾,对症操作,因此感染风险也非常大。面临这样的挑战,所有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展现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医生郭燕就是其中一个,在感染之后,她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坚守岗位,参与危重患者救治。
“有一位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清晰,当时送进重症时,已经出现意识障碍,高烧,呼吸衰竭,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患者就康复出院了不久后家属在患者交流群中发来病人的状况,说老人恢复特别好,感谢我们医务人员,看到病人家属这样的反馈特别感动,觉得我们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郭燕激动地说道。
全院配合疏解压力,应收尽收
“深呼吸,我听一下……现在肺听着好多了,最主要的是加强营养,多吃牛奶、鸡蛋和肉。”下午5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罗祥刚和护士对接完病人的情况,就开始进入查房状态。这已经是他不间断忙碌的第31天,罗祥告诉记者,政策调整后,新冠感染病例明显增多,医院对呼吸科采取了大力支持,全力救治新冠患者。充分调配医务人员,增设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增加床位至48张,在经历了第一波病毒的袭击后,目前呼吸科情况比较平稳。
“近期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医院各个科室也都在紧密配合,提高效率,做到能救一个是一个,能治一个是一个。”罗祥说道说。
据铜川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吴慧锋介绍,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铜川市人民医院成立新冠医疗救治工作专班,党委书记、院长总负责,坚持全院一盘棋,全员一条心,实行四个统一即床位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安排,设备统一调配,方案统一制定,组建重症医学科二、四病区,专门用来收治新冠病毒急危重症患者,打破内外科界限,建立内外科协作模式,所有专业均加设新冠收治床位,疏解门急诊的压力,应收尽收,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