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神木市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基调,围绕防返贫监测帮扶、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各类帮扶政策落实等重点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针对南北乡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神木市下大力气解决,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提振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打造6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据了解,神木市北部的能源大镇和南部的山区乡镇有着极大的差距,神木市立足市情实际,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狠抓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稳岗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
(资料图)
以到镇到村带户为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力争引进上市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同时,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脱贫劳动力等低收入群体参与生产经营,增加收入。同时,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培育等工作,打造中鸡镇纳林彩当村、西沟街道四卜树村等6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使神木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为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收入,神木市重点从务工收入和种养加收入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农户通过务工增加收入,通过开发公益性劳动岗位等,落实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就近就业。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三是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保持总体规模稳定。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引入涉农企业发展产业项目,既为农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又可以让农户获得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五是按时规范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今年以来,神木市打造人才“聚集区”“蓄水池”“助推器”为抓手,做优乡村振兴人才“生态链”,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神木市在吸引人才建设乡村方面,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一是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统筹实施在乡、返乡、下乡“三乡”人才培育工作,突出抓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提供教育培训、技术支持、创业指导等服务,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二是做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创业创新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三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四是开展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贯彻“雨露计划+”就业政策,组织指导各镇街和各有关单位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
神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乡村旅游方面,神木既有特殊自然环境造就的天成之美,又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厚植的人文之韵。着眼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神木市“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不断健全“一山二水三城”文化旅游框架[一山:即二郎山;二水:即黄河和红碱淖;三城:即石峁城(高家堡古城)、杨家城、神木老城],全力构建以核心景区为基础,以在建、新建重点项目为支撑,以系列乡村旅游项目、特色景观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
将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乡村旅游等进行捆绑开发、建设
神木市政府党组成员、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袁茂林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神木市将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任务,围绕乡村五大振兴要求,做好有效衔接工作。在乡村振兴方面,一是深化乡村建设。“重点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袁茂林称,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设、管护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将农村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进行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以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二是规划先行。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必须坚持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等原则和理念,统筹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均等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域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
三是深化乡村治理,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机制体制,推动村务公开规范化。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使用、管理机制。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华商报记者 杨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