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岁开始学习敲鼓,现如今已经68岁的黄建民敲秦汉战鼓已经有整整56个年头,从最开始的喜爱,到现如今成为非遗传人,担负起秦汉战鼓的传统文化传承重任,成为了他的一种责任。对于黄建民来说,传承秦汉战鼓,弘扬秦汉文化已经成为他为之奋斗的事业,让刚猛威武的秦汉战鼓能流传百世更是他的最大心愿。


(资料图片)

整理流传2300多年的曲目,让秦汉战鼓得以完整留存

秦汉战鼓起源于秦朝,相传是秦始皇征战六国一统中国时,秦军作战使用的“大秦战鼓”军乐,随着战事平息和时间的推移,当年秦军旗鼓营后人代代相传,将“大秦战鼓”军乐演绎为“秦汉战鼓”民乐。也就是汉阳陵脚下的秦汉新城正阳街道办事处掌旗寨村的村民们,逢年过节一直打着的这种鼓调。

秦汉战鼓是大秦王朝历史遗存的见证!不仅是“秦鼓乐的活化石和活教材”,也是大秦文化传承千年的历史基因,为“大秦遗音"。

黄建民作为秦汉战鼓第46代传人,他通过多方调研搜集、挖掘、整理流传在掌旗寨的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的战场军事实用鼓并摸清该鼓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同时,在文化部门的帮助下,2009年,黄建民将秦汉战鼓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他又被命名为陕西省非遗项目秦汉战鼓代表性传承人,他作为传人,这样也能更好的将其传承下去。

“秦汉战鼓保留至今,在敲打时可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黄建民介绍,秦汉战鼓又称“大秦战鼓”,它一般分为三部曲,其中包括出征曲、交战曲和凯旋曲,在不同的时段会敲打出不同的曲调。

黄建民介绍,秦汉战鼓的出征曲俗称为“慢三火”,曲调威武庄严,意在摆兵布阵,做好打仗啊准备。交战曲节奏就变得更加紧凑激烈,刚烈猛进,敲出来的气势宏伟,这部分意在鼓舞士气,英勇作战。最后的凯旋曲是将士们打仗胜利归来时的喜悦,曲调豪气奔放。

“我在很小的时候,听到村里人敲鼓就会凑上前去看热闹,久而久之就喜欢上敲鼓了,到了后来被45代传人‘铁胳膊’陈德胜老人看中选为接班人后,我就把这当成了我奋斗的一个事业。”黄建民说,现在他一边通过教授,让更多人学习了解秦汉战鼓,同时他还会寻找一些有天赋的“苗子”,收起为徒,将其技艺传授。

自费购制锣鼓服装,热爱程度被别人成为“鼓疯子”

黄建民为了能将秦汉战鼓发扬光大,他曾自费筹办、购制锣鼓服装,组织锣鼓爱好者成立秦汉战鼓团,在村头40多天冒雨、搭蓬传习演练秦汉战鼓。2013年,他自筹资金61万元,在咸阳帝都酒店举办了“大秦战鼓暨秦军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古界泰斗,90多岁的石兴邦先生为秦汉战鼓题词“祖龙战鼓、国之魂宝”。

黄建民为发展秦汉战鼓做出的奉献,痴迷推动秦汉战鼓的不断发展,他所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认为就是个“疯子”,他也因此得名“鼓疯子”。

“我觉得‘疯子’的精神是一种奉献,我也愿意让别人叫我‘鼓疯子’,因为我是为我喜爱的事业在奋斗、在奉献。”黄建民说。

他曾带着儿子一起参与敲鼓,但儿媳妇认为,家里就剩儿子这一个劳动力了,都去敲鼓了,生活该如何继续?为了能让儿子敲鼓,黄建民将自己的养老金补贴给孩子。他在发扬和传承秦汉战鼓这件事上,总是不遗余力的付出。

多年坚持发扬传统文化,让秦文化得到更多认可

随着黄建民的坚持与弘扬,秦汉战鼓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学习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目前,黄建民成立了一个战鼓团,其成员遍布西安、咸阳,骨干队伍达到了1500余人,战鼓团下设13个分队,成立“经开中学”、“石桥中学”、“西安泾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学校”、“秦汉战鼓渭城区正阳传习基地”,四个秦汉战鼓传习基地。

黄建民曾率领秦汉战鼓表演团队,先后参加“中国杨凌农高会”、“中国首届花馍艺术节”、“第三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擂台赛”、、“航天部航天博览展”、“全国冲锋艇大赛”、“全国锣鼓大赛”等多项国家级重大活动,他每年还参与各种传习演出活动。

逢年过节或庙会等,村村寨寨都会传出刚猛威武的鼓声。如今,秦汉战鼓团已经走红西安、咸阳等地,毎逢重大庆典演艺活动,组织者争相邀请秦汉战鼓团一助声威。

为了传承秦汉战鼓,黄建民经常走乡窜村和各地较有名气的锣鼓高手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论鼓道。他与一大帮喜爱战鼓的鼓痴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源泉。从爱好,到执着,最后演变成一种责任。热爱敲鼓就用生命相随,这是非常高的艺术境界,这种执着就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源泉。

他欢迎有志之士能一起将秦汉战鼓发扬光大,将秦汉战鼓打造成一部可表演的剧目,进行展演,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宝藏和艺术魅力。

华商报记者 贾凡 编辑 牛佩瑶

关键词: 代代相传 传统文化 逢年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