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鼓楼街,有一家不起眼的刻章店,窄小的店面、陈旧的设施,与周围繁华的街景格格不入。40年来,刻了多少枚印章,他自己都数不清。自2000年以后,随着电脑刻章的出现,手工刻章一度失去了市场,以至连愿意来学徒的人都很少。但彭宗浩说,他会刻到刻不动为止,因为他已经对刻章有了舍不去的感情。

彭宗浩,1963年出生四川省广安市,1979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条件差,没有太多钱供他读书。1982年他就跟着身边朋友外出来到安康紫阳县当刻章学徒。学这刻章手艺真不容易,跟着师傅削木头、木反字、磨刻刀,就苦熬了三年时间。在他看来,虽然刻字学起来很辛苦,但师傅的一句话却一直激励着他,“干好了,就有一手的技术,走哪里都有饭吃。

“才开始学习刻章就得学着写反字,就像小学一年级时学写字一样一笔一画,就那么一直练,那时候真的很枯燥。”彭宗浩回忆说道。

为了增长阅历,出师后的彭宗浩一边摆摊一边游历各地,刻章手艺也突飞猛进。后来在城区开了一家刻章社。彭宗浩告诉记者,当时店里有11个人,后来由于电脑刻章技术发展,这11个人因为这利润太低,所以都转行了,有的去做了餐饮,有的去做了服装……只有他,还在默默的坚持着老本行。

“和以前比,现在的手工印章生意可难做多了。”彭宗浩说,九十年代,店里的生意算是不错,一个夏天我一个人都刻出了800多枚公司印章,那时候视力比较好,每一天可以刻20个左右。如今,这门手艺算是没啥用了,有时一天都接不到一宗生意,加上房租,一个月下来赚的钱仅够贴补家用。

“手工刻章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机器刻章只需要十几分钟,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选择后者。”彭宗浩说,现在坚持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无人能逃避岁月,等我干不动这些的时候,又有谁来做呢?我还是希望能有人将这件事情做下去。

“现如今机器刻章既赚钱,又省事儿,为何不紧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学习电脑刻章呢?”彭宗浩告诉记者,电脑刻章虽然便捷,但刻板的电脑排版和单一的线条,少了汉字的灵动和创作的蕴意,也没有本质的防伪性,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当然了也有些客人需要刻定制的图案,还有中文字库没有收录的文字,外面的电脑刻章没办法做到,满大街找,别人都不会做,最后才找到我这。

“每一枚印章,如果你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刻起来都很难。”彭宗浩告诉记者,自己干这行才开始是为了维持生计,后来干的久了,自己真心喜欢热爱上了刻章,每当刻出一个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内心还是比较欣慰的。”彭宗浩看着桌旁边的刻刀说道。

手上的老茧无法磨灭,心中的热爱丝毫不减。靠着刻章手艺养活了一家人的彭宗浩如今已经59岁了,苦中作乐也好,维持生计也罢,总归是有点希望,有点坚持,支撑着他去应对困难,迎接新的生活。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李晨晨

关键词: 真不容易 开始学习 越来越少了 我一个人 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