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9日讯 今天,《市卫生健康委优服务、促健康,全力打造卫生健康领域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对社会办医不作规划限制,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全市4621家(占全市52.73%)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设立17家高层次人才定点服务医院。

优质卫生健康服务是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市卫生健康委作为“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35个参与单位之一,找准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把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和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抓好“两个服务”,实施“三大行动”,筑牢“四个保障”,持续完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今年,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对社会办医不作规划限制,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全市4621家(占全市52.73%)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托育服务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将对备案托育机构在托普惠性托位按照二孩300元、三孩380元每人每月进行补贴。有力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推进智慧卫生健康政务服务应用,“出生一件事”服务将新生婴儿证件原来10个办理环节简化为2个,申请材料由19份简化为4份;“就医付费一件事”服务将就医排队缴费时间由线下30分钟缩减为线上1分钟;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

统筹医疗卫生资源为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等功能社区提供签约服务。开展“暖心义诊进企业”“健康知识进企业”活动。9部门联合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省、市、区三级健康企业建设梯度推进,建成健康企业109家。全市设立17家高层次人才定点服务医院,向持有《青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的企事业单位人才提供便捷就诊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入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全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168家,列全省第一。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全市现有备案托育机构190家,托位31645个。今年,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青岛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积极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构建成包括一个市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中心和孕前保健平台等十个功能平台的“一中心十平台”青岛模式。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今年,将为全市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全部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26项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纳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内容。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打造全域共享的智慧中药房。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市卫生健康委实施“三大行动”。今年,把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作为“首要工作”,着力从四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强化组织保障。市卫生健康委组建工作专班并成立实体化运行的满意度督查办,加强薪酬和考核激励约束,逐级压实责任。主动倾听诉求。开展全市群众基本医疗满意度调查工作。各医院开设“院长热线”,张贴投诉举报二维码。今年第一季度,对17家委属、驻青医疗机构和10个区市所属公立医院开展满意度调查,委属医疗机构满意度总体评价得分较2022年上升1.79分,10个区市满意度总体评价得分较2022年上升1.95分。政务服务热线共受理市民来电诉求类5498件,较2022年第四季度减少4162件。此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二十条措施(2023年)等一揽子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到位。

实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按照省卫生健康委部署要求,确定并努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健康急难愁盼问题,围绕优化健康服务流程、提升健康服务质量、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拓展健康服务内容、改善健康服务环境等五大方面,重点实施50项行动举措,到今年8月底前,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同时,在全系统广泛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着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群众卫生健康服务获得感、提升健康山东全民共建共享成效、提升全系统为民服务意识。

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倍增、品质提升。目前,行动成果显著。我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和1个中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断加强。市政府出台建设中医药强市18条措施。今年,在抓好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四件事:一是医疗机构扩容。推进5个在建市级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老城区医院就医环境改善工程,加快11个区市级三级医院项目建设。二是医疗服务提质。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加强“六大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卫生人才引育。委属单位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卫”计划若干措施,发挥好人才作用。四是数智卫生改革。深化“全市一家医院”智慧医疗场景应用,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容拓面。持续优化“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我市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促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平稳有序实施,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持续抓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全力推进疾控中心改革试点,我市疾控体系“阶梯式”改革作为山东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持续加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8.9亿新建市公共卫生中心,全市两级疾控中心新(扩)建面积超10万平方米。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100%、国家级示范区4个,列全省第一。巩固提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青岛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二代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项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