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7日,全球首批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2-1号”“国信2-2号”在青岛建造签约。中国船级社(CCS)向青岛国信集团颁发了全球首艘30万吨级养殖工船原则性认可证书。

“国信2-1号”“国信2-2号”是在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造、运营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的新型工船,对工船总体设计、功能区划、新能源利用等进行了160余项优化升级改进,标志着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进入2.0时代。

项目单船投资约6.32亿元,船长244.9米,排水量14.2万吨,全船共设置21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等名优养殖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

“国信2-1号”“国信2-2号”是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系列船型的第二艘、第三艘养殖工船,承担着深远海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养殖的综合性渔业生产平台迭代优化的重要使命,其建设和运营对该船型系列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意义重大,将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向深海远洋挺进,以规模效应实现养殖工船为代表的深远海养殖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同时,具备深层取水功能、可养殖大西洋鲑等冷水鱼的“国信2-4号”“国信2-5号”新船型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青岛国信集团围绕未来养殖工船养殖品种开发、深远海养殖工程技术与装备研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宁波大学等国内顶级水产科研院所签约,共同打造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生态链。

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并正式启航。一年以来,状态稳定,养殖和智能集控系统状态良好,历经宁德、台州、舟山、青岛、威海、珠海等锚地作业养殖,累计航程近7000海里,首期试产深远海高品质大黄鱼1200余吨。“船载舱养”模式获得成功,大黄鱼对工船舱养模式适应良好,游泳状态、集群性与野生大黄鱼趋近,可持续稳定实现全年工业化产出。

目前,青岛国信集团还同步启动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研发设计工作,并开展了耐波性与养殖舱晃荡模型试验,预计2023年底前启动建造。未来,还将会同各方在“国信1号”养殖工船运营的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投资建成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500亿元的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深远海养殖船队。逐步探索对国外输出养殖工船订单,建设全球领先的海洋养殖创新策源地,实现“陆上有高铁、海上有工船”,打造新的国家名片。

青岛国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表示:“中国前五次海水养殖浪潮都发生在青岛,国信集团希望在青岛这块海洋高地上,以‘耕海牧渔,工船引领’的实干,打造又一个隆起的高峰,担当起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关键引领者、国家蓝色粮仓建设重要参与者的重任,让养殖工船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陈晓莉 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