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3月24日讯(记者 李丽涛)2023年3月24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在五四广场,青岛市疾控中心举办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霍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结核杆菌,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底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并于1996年开展了第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活动,28年来,每年的3·24宣传主题都在变化,这与结核病防治策略息息相关。
结核病又叫“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常见,肺结核又叫“肺痨”,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许多人对肺结核并不了解,甚至认为肺结核已经被消灭,然而,肺结核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结核病位列全球死因第13位,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接近20亿,2021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1060万,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万,2020年结核病新发患者数高达84.2万。该病在全球广泛流行,目前我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3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肺结核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在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在第2位。有研究显示:全球约有 1/4人口感染结核杆菌,我国潜伏感染者(LTBI)逾 2亿,其中 5%-10%会在其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在结核病高危人群中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在≤5岁的确诊结核病患者的儿童家庭密切接触人群中,2年内发病率高达19%。结核病防治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生活中一提到结核病,大家似乎就“闻之色变”,其实,结核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我们科学对待,坚持预防为主,凡有咳嗽、咯痰在两周以上者及时就诊,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提高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要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室内的开窗和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和休息,结核病就能达到有效预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与蔓延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控制结核病既是政府的职责、社会的义务,更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遏制结核病传播和流行的势头,就一定能够实现2035年终结结核的目标。”
【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其发病部位在肺部,称为肺结核。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讲话时,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颗粒排放到空气中,如果其他人将这些飞沫颗粒吸入体内,就有可能被感染。
肺结核感染分为两个阶段:结核潜伏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处于休眠状态,无法通过痰涂片或培养进行检测。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不具有传染性。结核潜伏感染的大多数人不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但是免疫系统受损人群感染后易发病,包括: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不良或糖尿病患者、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
活动性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处于活跃状态,可以通过痰涂片和培养进行检测。患病的人通常有症状,具有传染性。
2.什么是结核菌?
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细菌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要10-20小时,这种特点使得结核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也显著长于其它的细菌感染。
3.结核菌是如何传播的?
通常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生物学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肺结核的流行也同样包括这三个环节。
(1)传染源:传染源通常为正在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2)传播途径:结核杆菌通常通过呼吸道传染,以飞沫传染为最主要的方式,咳嗽、打喷嚏是肺结核患者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
(3)易感人群:人群对于结核杆菌普遍易感。
4.有哪些方法可以杀灭结核菌?
(1)煮沸和高压蒸汽消毒是最有效的杀灭结核菌的方法。
(2)结核患者用过的物品,可以放在强阳光下直晒半日,基本上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3)暴露的结核菌在与70%的酒精接触5-30分钟后可以被杀死,因此可以使用酒精来进行皮肤消毒。
(4)常用的“84”消毒液,用0.5%的浓度15分钟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杀死结核菌,如果结核菌是混在痰液中的,则效果不佳。
5.得了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肺结核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
6.哪些人容易患上肺结核?
(1)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人群是高危人群。通常包括共同居住的家人、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同寝室的同学,也包括共同在封闭的空间(如飞机)中居留达一定时长(通常为8小时以上)的人群。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①患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人群,此类人群主要包括艾滋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②各种危重症患者,如心衰、肝肾功能衰竭患者;
③由于肿瘤、血液病等原因接触放疗、化疗的患者;
④由于各种原因而需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的患者;
⑤肺部原有严重病变的患者,如矽肺、尘肺患者;
⑥老年人往往由于机体的功能退化而出现抵抗力低下。
(3)从未接触结核菌或从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往往对结核菌也缺乏抵抗力。包括5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自偏远山区(如西藏、新疆)的少年儿童等。
(4)有可能长期反复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群,如非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呼吸科门诊、病房的医务人员,由于潜在的结核病患者在确诊前往往先到这些部门就诊,加之医务人员对于结核菌的防范意识往往略为淡薄,也可能成为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7.怎么知道是否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诊断方法包括:痰涂片、痰培养、分子快速诊断和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和CT扫描)。诊断耐药肺结核必须对痰标本进行传统药敏检测或者分子快速诊断。患者体内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越多,症状越严重,传染性越高,治疗的难度也越大,而通过痰检我们可以知道体内有没有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少,在杆菌数量较少的时候就能检测到并启动治疗,对于治愈是非常重要的。
8.家人会被传染吗?
判断人与人之间结核传播风险高低必须考虑以下三个要素:
(1)传染源:如果排菌的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未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咳嗽礼仪(包括佩戴口罩、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痰液处理等,会导致传播的风险增加。
(2)环境因素: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颗粒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尤其在缺乏日照、通风不良、没有杀菌消毒措施的房间内,空气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浓度较高,传播的风险较高。
(3)传染对象:与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有接触,但感染风险取决于与患者的密切接触程度、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是否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尤其应该重点关注密切接触者是否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因为这些人群感染结核后发病的风险更高。
9.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一线药物: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
(2)二线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丝氨酸、利奈唑胺、氯法齐明等。
(3)治疗肺结核要做到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抗结核药物使用。
10.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如果能早期诊断、按时服药、规律并全疗程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若肺结核可疑者未及时就诊,或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便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治疗过程中未规律服药或中途放弃治疗,便会造成治疗失败甚至转为耐药肺结核。
11.什么是耐药肺结核?
耐药肺结核也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的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我们称之为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的危险之处在于,人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就像穿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最核心的抗结核药利福平等对它们已经不起作用了。
12.哪些人群更容易得耐药肺结核?
(1)不遵从医嘱、自行停药减药、不按时复查的患者。
(2)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
13.耐药肺结核需要如何治疗?
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需要尽早开始抗结核治疗,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一般应先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由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诊断,并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住院时间一般为2个月,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少于2周,出院后转入门诊治疗。
14.如何预防肺结核的传播?
(1)肺结核可疑者要尽早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要定期体检或进行症状筛查;
(2)尽快让肺结核患者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3)对肺结核患者居住的房间或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4)加强开窗通风,尽量让阳光照进屋子里,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捂住口鼻或者戴口罩。
(6)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15.什么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指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刺激产生的持久性反应,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不具有传染性。结核潜伏感染的大多数人不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但是免疫系统受损人群感染后易发病,包括: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营养不良或糖尿病患者、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
16.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5岁及以下的婴幼儿、>5岁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2)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矽肺病患者。
(3)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
17.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结核病重点人群是指因为从事的职业或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等因素,集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发病风险较高,容易造成疫情传播或对社区发病贡献较大的人群,如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
18.如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
筛查方法主要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这种方法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在左前臂掌侧前1/3中央皮内注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0.1ml,以局部出现7-8mm大小的圆形橘皮样皮丘为宜。48-72小时观察结果,观察硬结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硬结平均直径<5mm或无反应为阴性结果,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结果,其中硬结平均直径≥5mm, <10mm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0mm, <15mm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15mm或局部出现双圈、水泡、坏死及淋巴管炎者强阳性。
19.什么人群结果可能为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阳性呢?
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未发病;曾经患过结核病;接种过卡介苗;正在患结核病;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
20.如果结果为阳性,该怎么办?
如果结果为强阳性,就要尽快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确定是否为结核病;若诊断为结核病要接受正规治疗和管理,若排除结核病,也要选择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果TST结果为非强阳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访观察身体情况即可。排除结核病的强阳性人员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肺结核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
21.如何开展结核分枝杆菌预防性治疗?
对筛查对象中的潜伏感染者,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开展预防性治疗前,医生要对准备接受预防性治疗的对象进行医学评价,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排除预防性治疗的禁忌症。预防性治疗方案可以采用化学预防性治疗或进行免疫治疗,推荐使用的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化学治疗方案包括单用异烟肼方案,异烟肼、利福喷丁联合间歇方案,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方案,单用利福平方案;15-65岁结核潜伏感染者可选择生物制品方案,注射微卡等免疫制剂进行预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