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学历低龄老人线上求职碰壁”这一新闻火了。新闻中,清华毕业、有外企管理经验的58岁男子找不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本科学历57岁的老人找简单的服务岗工作也未能成功。

像新闻中的当事人,被冠以“低龄老人”的标签。据我们的普通认知,一般年过60岁才被称为老人,但现在往往过了55岁就会被称为“老人”或“低龄老人”,这也进一步折射了职场对于年龄的带有歧视性的定义。但百科词条对于“低龄老人”的解释是,指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老人。这一群体四个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不甘寂寞,需要活动场所和参与机会,再就业愿望强烈。

对于低龄老人的就业需求,需要理性看待、分流引导。业内分析师指出,退休人员就业需求有三:一是继续养育孩子的经济需求;二是继续发挥职业技能的价值需求;三是继续追求职业发展的精神需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有经济负担的老人,确实需要就业就职的,当理解帮扶。随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逼近,构建低龄老人就业体系被逐渐重视起来,这是好事,也理当如此。例如,社会广泛呼吁用人单位推出“适老化”岗位,招聘类平台设置老年人专区……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重新挖掘、定义长者,重视“过来人”的价值。2022年8月,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同年,BOSS直聘里岗位描述明确了“欢迎退休人员”的岗位也同比上涨33%。相信这些努力和尝试,会让老年群体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对于只是满足发挥价值、满足精神需求的老人,或许可以考虑向社会志愿者、义工等方向引导。

例如,当下很多城市在大力发展文旅事业,各类展馆、博物馆、图书馆,需要讲解员、领读人,那些高学历、对城市有感情、有生活有积淀的老人,可以考虑担任,既能发挥自身价值,又能服务社会发展、传播正能量。有的志愿者服务,也会有补贴作为收入。

对于有精神需求的老人,自媒体也是再好不过的发展方向。

兴趣是第一生产力。从刷抖音变发抖音,从转发视频号变发布视频号,完全可以在一两天内就掌握简单的剪辑,实现“数字化生产”的跨越。如果再掌握了一定的运营能力,自媒体平台会有政策奖励作为收入。重要的是,要有对老人提供学习技能的帮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全社会已充分意识到老年群体中蕴含着丰富潜能和广阔市场,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已经从理念转化为实际探索。长远看,相信一系列的“实际探索”会缓解老年人的养老经济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减轻社会养老负担。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另一种声音。高学历低龄老人线上求职碰壁,这又引发了中青年的“担忧”。“退休老人都出来找工作了?我这35岁找工作都嫌我年龄太大。”“归根到底,人多,就业岗位少”“我能不能到退休的年龄不失业还说不准……”

有的话虽尖锐,但却是不能忽略的问题。重要的是扩充劳动力市场,并且老年群体、中青年的就业岗位互不挤占。老年群体、中青年的就业岗位设置上,要能相互支撑、相互依存,一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白发也是荣耀的冠冕,正是公共健康水平的提升,让低龄老人重返劳动力市场——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该值得高兴的事情。

毕竟,老人健康,就是年轻人的福气。老人还能劳动,更是年轻人的幸事。老年人的价值,当用心体悟,不但在社会中,也在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家庭中。(文|冯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