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上线16个行政审批数字化服务场景,为企业群众免填写19万项、免材料24.6万余件,场景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青岛推动行政审批从“全程网办”向“智审慧办”迭代升级


(资料图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6日讯 提交材料不断减少、办事体验持续提高,是企业群众在青岛线上线下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的突出感受。2022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高标准打造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推动行政审批服务从“全程网办”向“智审慧办”迭代升级,全力打造数字审批“青岛模式”。

目前,青岛市智慧审批平台已整合200余项线上线下审批服务资源,围绕企业登记、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10个领域,上线民办非企业单位审批、企业注销、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6个行政审批数字化服务场景,为企业群众实现免填写19万项、免材料24.6万余件,生成、归档电子签署文件33.6万余份,场景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在2023年,将再新建不少于10个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场景。除国家、省、市专业系统事项外,实现数字化服务模式全覆盖。

据介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审批服务“五个转变”。一是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一体推进,实现从“快速发展”到“精准服务”的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审批服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从“分散供给”到“业务协同”的转变;三是全面推进审批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从“事项供给”到“场景服务”的转变;四是推动审批服务质量与公众数字素养同步提升,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数字红利”的转变;五是通过推进智慧审批平台建设,实现从“全程网办”到“智审慧办”的转变。

确定事项标准,数据流转通畅。市行政审批局构建了事项管理体系,实现了办事指南、服务流程、审批数据和效能评价四个标准化,在全市层面统一事项的名称、编码、依据、流程、时限,形成电脑端、窗口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同源,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服务体系。

坚持集成化改革,创新设计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通过对数据、技术、业务集成式改革,打破了对某一行政审批事项碎片化、条块化的单一改革模式,将某一类审批事项归分为一个服务场景,围绕核心事项,覆盖了从新申请到变更、延期,再到注销的审批全生命周期,着眼于申报、审查、审核、办结、归档、审管互动等审批服务各环节,以集成化思维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审批服务场景,实现了从单个事项供给到一体化场景服务的转变。

加强数据共享深度,赋能审批全流程效能提升。市行政审批局为数字化场景申请、整合了38项国家级、77项省级、175项市级数据资源。打破传统的数据共享方式,建立精准比对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新模式,对申请表单进行业务重构,实现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数据“选择填”,共享数据“系统填”。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场景为例,整个数字化场景实现表单平均减填写率达到84%,申请材料总体减提交比例达90%,申报和审批效率均获大幅提升。

扩大电子签章范围,实现审批全流程数字化。依托电子签署中心,广泛地向申请人、申请法人、中介机构、协查部门提供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审查评估报告电子化、跨部门证明协查电子化等服务,实现了从申报到归档的全程数字化。截至目前,电子签署中心已累计签署260余万次。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场景为例,原本申请企业需要提交的材料常有一本字典那么厚,在全流程使用电子签章后,企业只需注册认证一个山东省政务服务网法人用户,线上生成电子印章,就能彻底实现“无纸化”申请、“免寄取”领证。

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引领审批利民新变革。通过AI人脸识别配套电子签名,建立精准可追溯的委托授权和用证授权体系,解决纸质授权难核实和持证本人需到场等难题,有效减少信息冒用,降低审批风险。通过提炼设置人工智能审查要点,把人工智能变成“数字员工”,在申请端,申请人可根据人工智能检测结果及时修正申报内容,在审批端,人工智能辅助审批人员快速开展业务审核。

搭建辅助功能,提升精细化、便民化水平。为响应一线窗口和办事人诉求,市行政审批局还为数字化场景搭建了配套辅助体系,创新推出了一码办事、远程勘验、移动审批等新功能。通过一码办事,申请人可以线上线下自由切换,在线上办理过程中出现疑问,可以随时存档,带着办事码到线下窗口一边咨询一边扫码继续办。通过远程勘验,审批人员可以在线通过实时视频方式远程踏勘现场、生成踏勘结论,免去排期往返消耗,有效节省审查时间。通过移动审批,审批人员在出差或居家办公期间依然可以开展审核审查工作,避免审批延期、超期给企业群众带来不便和运营成本增加。这些辅助功能的建设,是审批应用新生态的重要补充,是数字审批“青岛模式”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关键词: 行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