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6件市办实事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超额完成实事任务,民生温度可感可触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资料图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青岛筛选出16件市办实事,涵盖“就业、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境、文体休闲、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民生基本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引领,把市办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将实施质量和效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扎实推动各项实事项目。截至2022年年底,16件市办实事均已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大部分项目提前或超额完成,有力推动了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超额完成任务,民生幸福指数“飙升”

去年12月26日上午,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劲松五路打通工程、枣山东路打通工程、铜川路打通工程、株洲路打通工程等集中通车,有效缓解了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现状,加速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022年全年,我市实现打通未贯通道路42条,占市办实事年计划基数(30条)的140%。

这是青岛2022年16件市办实事办理情况的一个缩影。市办实事基本涵盖了民生各个领域,通过完成情况来看,各牵头部门大有“比学赶超、互不相让”的态势,共同推动全市的民生幸福列车在快车道上“疾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市办实事的目标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创设公益性岗位3.7万个以上,完成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以上。该项实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到去年年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37万人,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5万余个,同步安置4.97万名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城乡困难群体上岗,扶持创业3.08万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6.96万人,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07万人。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的牵头努力下,过去一年全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就业答卷”。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道路拥堵、停车难成为广大驾驶人出行的“堵点”,特别是热门学校、医院等周边,高峰时段车辆排队犹如停车场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青岛把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和同步实施40所学校、4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列入了市办实事。在市公安局牵头办理下,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青岛停车”App和小程序已于去年年底上线运行,累计接入停车泊位54.85万个,占年计划基数(30万个)的182.8%,大幅完成了年初的目标。同步完成十七中、弘毅中学、金门路小学等48所学校和齐鲁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分别占2022年计划的120%和150%。

此外,过去一年中,我市新增密闭垃圾分类投放点252处,占年计划基数(100处)的252%;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养护工程1301公里,占年计划的162.6%;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72所,分别占年计划的100%和144%;建成供热燃气锅炉21台,占年计划基数(15台)的140%;完成119台AED设置安装,占年计划的119%……一大批2022年市办实事最终的完成情况,都纷纷将年初的目标任务远远甩在了身后。

创新路数打法,“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青岛各级各部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各牵头部门在办理推进市办实事过程中,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重要抓手,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攻坚克难、加压奋进,不断创新路数打法,把一个个棘手难题变成了增进民生福祉的“推动器”,把一张张“民生清单”变成了市民的“幸福账单”。

市办实事的出发点是要围绕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崂山区松岭路周边企业反映职工上下班通勤不方便,市交通运输局接到相关诉求后,积极会同公交企业走访松岭路沿线企业,调研征求企业对公交出行的意见建议,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线路运行方案,2022年5月28日,海大崂山校区至北宅停车场的摆渡区间线路开通。该线路开通并实行“多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创新服务模式,极大改善了周边企业员工通勤条件。

农贸市场与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6月,市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办法》,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工作专班集中测评、评审专家评审、候选名单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2022年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与否,对于前往购物的市民来说,体验大不一样。市南区浮山所农贸市场在此前升级改造的基础上,通过2022年的规范化创建,增加了无障碍公厕、母婴室、理发室等服务设施,安装了AED,还为场内业户提供吃饭、子女学习场所。同时,配备了统一的信息公示屏和智慧电子秤,市民可扫码支付,凭交易小票上的追溯二维码查询商品具体信息,让各项农产品价格和货源透明清晰。“农贸市场的整体环境和购物体验比以前好太多了,环境卫生、商品种类都很好。”市民刘从松表示。

在实事办理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还注重从体制机制上发力,探索形成许多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品质的有力抓手。2022年,市城市管理局以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聚焦严重影响市容环境、群众反映突出的市容秩序问题开展攻坚,集中力量创建了300条市容秩序示范道路,探索出了“拆迁区流浪犬源头管控”“乱贴乱画智能追呼”“设立社区信息宣传栏”等市容秩序精准管控办法。为有效杜绝市容秩序“十乱”问题反弹回潮,市城市管理局不间断开展“拉网式”督导检查,按照滚动验收、积分定级的办法,强化典型引路示范效应,300条道路总体市容秩序持续改善提升。

如此案例不胜枚举,各牵头部门始终牢记为民初心,在推进市办实事办理过程中“各显神通、大展身手”,努力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

群众高度认可,实事效果可感知可触摸

市办实事不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项目完成与否,或许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但项目完成的效果怎么样,则要看项目实施后真正受益的老百姓怎么说。

西海岸新区在实施奋进路打通过程中,始终秉持打造精品工程的工作理念,依托山体自然优势、结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创新采用“校城融合”建设模式,重点实施了半敞开式城市隧道、西海岸新区首座人行景观天桥等项目,同时利用半开敞式隧道顶部空间建设了6500平方米运动场地,丰富学校师生活动空间。“奋进路打通工程能积极听取学校意见,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半敞开式城市隧道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城市主干道的南北联通,还增加了我们学校的校区面积,提升了城市品质、美化了城市环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对此都很满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旭鹏表示。

作为一座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青岛始终高度重视养老工作,2022年也将“新建、改扩建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完善提升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100个”列入了市办实事。建成以后,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和村,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可及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年近九旬的莱西日庄镇淤场村村民单美花老人,去年就享受到了“居家”养老的舒心和便利。“虽然我身体不太好,但就是不愿意离开住了一辈子的村子。以前有个小病总是发愁出门看病,现在有医护人员上门送医送药,还有政府派来的网格员照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真的很满意。”单美花说。

“适当提高部分高值耗材的报销标准”虽然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却为市民群众带来了事关切身利益的实惠。特别是2022年1月1日开始,首次将医保目录内医用耗材超过支付标准以上的费用纳入“琴岛e保”保障范围,充分发挥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保障作用。西海岸新区一位老人患房颤多年,去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做了心脏射频消融加左心耳封堵术,一共花费约13.76万元,医保报销了约8万元,“琴岛e保”理赔1.76万元,个人负担明显降低。

还有很多便民服务设施在完成后,也都是物尽其用,有着很高的利用率。例如,依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022年全市共计举办社区运动会600场,直接参与群众超过20万人次,辐射群众百万人;依托朗读亭,我市组织开展了“我爱青岛”“书香庆冬奥”“悦读悦精彩”“小小朗读者”“首届青岛市大学生读书节”等主题活动40余场,6万余人次走进朗读亭,让朗读亭真正融入岛城人民的文化生活。

2023年是市办实事40周年。青岛目前已累计完成市办实事430余件,一大批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得到落实,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治理,各方面保障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市办实事早已成为我市响当当的民生服务品牌,青岛也将以此为抓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擦亮城市民生底色,提升人民幸福成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关键词: 目标任务